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海钦
几个月来,覃思豆在忙一件“大事”:把路边的房屋改造成民宿和饭馆。
说是大事,一是民房改民宿,一家人期待已久;二是工期紧张,需要盯紧施工进度。
父母不在家的时候,“监工”的任务就落在了26岁的覃思豆身上。“我们预计今年5月1日正式营业,必须在4月10日前完工,才有时间做细节上的布置。”
覃思豆家在黔南州荔波县黎明关乡尧古村,地处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片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和“全球最美喀斯特”的原始森林,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
早年间,紧靠茂兰景区入口、毗邻交通干道,尧古村不少人嗅到了商机、做起了生意。覃思豆一家也开起了小卖部、吃上了旅游饭。“上初中时,我还跟妈妈卖过黄瓜哩。”
后来,景区入口迁走。2020年前后,覃思豆外出闯荡,父亲到邻省务工,只有母亲在家守着小卖部。而尧古村,凭借良好生态环境和浓厚传统文化声名鹊起,先后摘得“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茂兰之窗”生物多样性科普馆,珍稀植物园相继落成;古法扎染、古法造纸,成为体验村落生活的业态;傩戏馆、民俗馆、村史馆等落地运营……跟随荔波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的脚步,尧古村焕发生机,近年来游客接待量年均5万余人次。
“避暑季,我们这里可以说是‘一房难求’。”尧古村驻村第一书记杜开勇表示,尧古村以党建为引领,围绕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的布依古寨目标,推进尧古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建设,“眼下,我们聚焦传统村落环境改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特产品品牌打造做大做强乡村旅游,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支持能人回乡发展。”
听闻家乡旅游业风生水起,2024年7月,覃思豆怀揣早年的梦想返回家乡,“之前卖黄瓜的时候,看到游客很多就有在家开民宿的想法,这次回来改建民宿,在家发展就不打算出去了。”
说干就干。返乡了解房屋改建政策后,一家人第一时间商定民宿改造计划,物色装修设计方案,贷款扩充改建资金,了解民宿管家等培训信息。村支两委还按照相关政策,为覃思豆一家改造房屋外立面、升级屋檐功能形象、修建休憩长廊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支持。
随着施工人员进场,建材切割声、石锤敲砸声、铁锹和泥声由远及近、此起彼伏;划分房屋功能区、改造平面结构、建造休憩长廊……随着改建工程的推进,一个建筑面积超300平方米,拥有5间客房,具备住宿和餐饮功能的民宿雏形初现。
隔塘而望,民宿与旁边的布依古寨相得益彰,一条青瓦盖顶的木制长廊依偎在侧,古朴之中流露出时尚气息。
目前,尧古村已建成运营6个各类展馆、1个珍稀植物园,1家喀斯特户外旅游公司进驻,民宿、餐馆、小卖部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看到越来越多的村民回乡吃起了“旅游饭”,杜开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乡村旅游大有可为,抢抓乡村旅游发展机遇,就需要这样一股干劲、冲劲、韧劲。”
临水近山,覃思豆家的民宿取名“半山渡”。心心念念的愿望即将实现,她的内心早已有了谋划,民宿运营将采取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在经营中改进完善,“房屋还留有改造空间,等客流量上来了,就可以进行再次改建、扩大经营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