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程佩佩
1月初,记者见到了居住在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的杨敏志老人。一见面,他就热情地展示精心设计的遵义会议会址历史门券扫描版纪念册。
“开始收藏门券的目的很简单,希望能通过门券唤起美好回忆。”杨敏志说。他收藏的遵义会议会址第一张门票,是20世纪80年代发行的票价2角的纸质门票。
1986年,杨敏志参加在成都举办的门票展。一些门票收藏者找到他住的旅馆,交换门票。“作为遵义人,就是要宣传遵义、宣传遵义会议。”这是他的口头禅。
在纪念遵义会议召开60周年时,有门票收藏者联系杨敏志希望得到遵义会议纪念馆的门票,他萌生了为纪念馆设计门票的想法。
征得遵义市有关部门同意后,他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拍摄。“金秋十月,娄山关山间到处都是雾。我发现一处山坳里长着红籽,且可以看到下面的盘山道,我立刻拍下来,最终呈现在门票上,形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1995年,纪念遵义会议60周年的专题套票共6张顺利发行,正是杨敏志无偿设计的。
后来,遵义会议纪念馆陆续发行了多个版本的门票,每一张杨敏志都精心保存。除了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套门票,由于发行时间短,没有收集到之外,他收藏了遵义会议纪念馆各个时期的门票,共计26套(张)。杨敏志说,“遵义会议纪念馆各个时期的门票意义非凡,我已将把它们看作终身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