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綦江石壕镇的苗儿山麓,矗立着一座高大巍峨的红军烈士纪念碑。这座纪念碑记录了1935年1月红军长征经过綦江那段难忘的历史,记载了綦江人民与红军的深厚情谊,也记下了綦江人民对红军烈士的无比怀念。
“5位红军战士长眠于此,其中有位就是红军司务长……”綦江区石壕红军烈士墓前,一个熟悉的身影正为人们讲述红军的故事,他就是石壕镇退休职工赵福乾。
今年62岁的赵福乾,和父亲先后守护烈士墓30余年。“石壕镇是红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们从小听着红军的事迹长大。”他说,自己退休后,从未躲清闲,只要有需要,就化身红色讲解员。
小时候,无论是学校组织参观瞻仰红军烈士墓,还是在家里,赵福乾总能听到父亲讲起司务长的故事,他说:“我父亲上过战场,也亲身经历过枪林弹雨、死里逃生,所以父亲生前为前来瞻仰红军烈士墓的人解说时,总是声情并茂,特别是讲起司务长如何惨遭敌人杀害、壮烈牺牲的场景时,会不禁失声泪下。”
通过父亲的耳濡目染,赵福乾心中也埋下了“红色”的种子,此后传承长征精神便成了他最执着的事情。
如今,在石壕镇,有红色故事讲解的地方就有赵福乾的身影。赵福乾个人平均每年接待来访团队100余个,在石壕红军烈士墓、红军桥、红一军团司令部旧址等红色景点义务开展红色文化讲解,既讲中央红军长征过綦江石壕的历史脉络,又讲红军与石壕群众军民鱼水情的红色故事,还讲綦江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情况,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赵福乾不仅自己讲,还带动身边的年轻人一起讲。他耐心地培训每一名新讲解员,用自己的方式为石壕镇“红魂讲解队”的壮大贡献力量。如今,重庆綦江通过集中培训、老带新、以赛促学等多种方式,培育了包含离退休干部、国企人员、学生在内的红色讲解员队伍,让红色讲解员带动更多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綦江是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在重庆的唯一过境地,也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的主要建设区域,近年来,綦江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保护展示体系。目前,綦江区以承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綦江主体建设区建设任务为牵引,分步骤、时序建设场馆、街区、体验、基建、集散等5类16个重大项目,构建“一核一枢纽两轴六节点”发展格局。
接下来,綦江区还将有序实施《綦江建设重庆特色红色文化高地发展规划》,通过项目布局优化、体制机制创新、文物保护增效、史实研究支撑、文旅融合提质等重点任务着力打造“七个高地”,一体推动搭建重庆特色红色文化高地“四梁八柱”。
重庆市綦江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成蓉
第一眼TV—华龙网记者 冯珊 邬德春 刘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