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何以能够从瑞金走到延安,再从延安走到西柏坡,最后走进北京城?
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为何能够由小到大、从弱变强,经过28年浴血奋战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什么能够历经曲折苦难辉煌,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红井无声,却在无声地告诉我们许多答案。
“红井水哟,甜又清哎,水捧(里格)清泉想亲人。喝上呀一口哟红井水,一股暖流涌上心。毛主席当年在瑞金,亲手为咱挖红井。”在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的红井旁,站在蓝天白云下,讲解员钟芳芳为我们唱起这首当年传遍苏区、带有浓郁赣南风味的民歌,歌声仿佛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那年、那月、那天。
“沙洲坝,沙洲坝,无水洗头帕。三天无雨地开岔,天一下雨土搬家。”传说沙洲坝原本没有井,当地有个唬人的传说称此地是条旱龙,不能打井,打井就坏了龙脉,大家都会遭殃。乡亲们没有文化,便信以为真,世世代代人畜用水就仅靠村头一口污水塘。
毛泽东了解到群众饮水困难的情况,决定寻找水源打井。“要是旱龙找麻烦,就冲我来,老表们过日子,哪能没有一口井哩!”在他的带动下,军民一起挖井,很快挖成,沙洲坝的乡亲终于喝上清澈甘甜的井水。“红井”的名字在苏区传开了。
后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随着红军的长征,苏区沦陷,敌人用沙土把红井填掉。当地百姓又偷偷把它挖开,填了挖,挖了填,红井里的那眼泉水还是汩汩往上涌。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群众在这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了14个大字:“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一口井,成为甘甜的源头。90多年过去,任凭风云变幻,红井里的水依然清澈照人,滋养着人民。
饮水思源,如今这口红井已经成为瑞金著名的地标性建筑,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往“打卡”。很多游客都会取上一瓢红井水品尝,以此缅怀当年挖井人。因为这既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源泉,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初心的源泉。
不忘来时路,走好前行路。回望共产党人在赣南中央苏区的擘画,正一步步成为现实,一幅百年史诗画卷已徐徐展开。
文/图 江西广播电视台今视频记者
胡筱娟 杨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