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诗润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大课题,指明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目标方向和实现路径,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纲领。贵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成效显著,不仅彰显了贵州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蓬勃生机,也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力。
充分挖掘并利用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是推进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建设的坚定基石。发挥贵州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和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富集的天然优势,着力推动“四大文化工程”持续擦亮“多彩贵州”品牌。不仅要深刻理解并尊重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内涵,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需求与现代审美,赋予其新的表现形式与时代意义。推进精品文化工程建设,着力塑造贵州本土文化品牌,大力发挥优势文化如“村超”“村BA”等乡村文体活动,以及民族文化节庆活动,以彰显文化自信的品牌影响力和辐射效益,加深文化的底蕴与知名度,强化宣传力度,切实打造经得住考验、声名远扬的多彩贵州特色文化品牌。要全面发挥文旅资源的长处,促使“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模式创新发展,把传统和现代、自然与人文精妙融合起来,并且要大力开拓文旅产业链,推动构建“文旅+”全产业链发展的全新格局。秉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推动文旅融合向前发展。
遵循“两创”方针,推动文化事业走向繁荣。基于贵州源远流长且厚重的历史、民族文化资源以及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观资源,着重推动文化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在加速推动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建设之际,把重点放在文化服务的“补短板”、文化活动的“暖人心”、文艺创作的“出精品”上,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量,优化并充实文化载体的内容,缩小城乡文化发展的距离,真正将文化惠民的关键置于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引领方面,努力打造一批展现贵州特色、富有贵州气魄、象征贵州形象的优秀作品和经典之作,使人民群众拥有更充足、更多样、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
承担起新的文化使命,为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贵州力量。首先,紧紧抓住发展战略机遇期,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向前发展,积极组织开展文艺精品创作和表演活动。致力于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文化服务供给,提升发展环境,助力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将省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转变为竞争性分配模式,挑选具备发展潜力的县(区)给予重点帮扶,激励各市(州)、县(区)探索本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构建优良的政策环境。并且,借助设立省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对数字文化产业予以支持,改良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以及参与文化企业创新发展的环境。其次,不断扩大多彩贵州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利用数字化手段,如VR/AR技术、大数据分析、云平台等,可以使文化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这些措施有助于构建新时代的文化传播体系,促进贵州文化的创新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用文化发展规划来引导文学艺术创作,重点借助文艺作品讲述多彩贵州的故事,发挥重点文化工程的引领带动功能,重点打造文化传播的示范样板。以央地合作、东西部协作等创新宣传模式,进一步提升贵州对外宣传的实际效果。
(作者单位:贵州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