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冉杭飞 记者 蒲艳梅)铜仁市碧江区瓦屋乡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们围绕‘稻油轮作+农旅融合’发展定位,在上级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下,优化水稻、油菜品种搭配,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群众增收。”碧江区瓦屋乡相关负责人刘冬介绍。
2024年以来,瓦屋乡党委通过加大对优良新品种的转化应用,深入挖掘本地优势品种资源,积极引进高产、高油、强抗倒、宜机收的优良品种,有效扩大优良品种覆盖率和良种率。
“我流转的100多亩地全部都是用机械化种采,平时的管护追肥也是用无人机,不光节约了时间,还大大降低了成本。”碧江区瓦屋乡种植大户刘芳说。
瓦屋乡通过持续加大耕地保护、农资保障、农机推广力度,推进全程机械化作业,应用先进农作技术提升农产品质量,实现了优质特色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质效提升。2024年,该乡全程机械化发展“稻—油”轮作3500余亩,全面普及无人机播种、施肥技术,节约成本35万余元。
同时,该乡还组织各村“两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研学旅游,连续举办了八届油菜花观光旅游节,做强“赏花经济”。
“我们抢抓实施‘强村富民’行动契机,以村集体经营管理资产参股成立‘贵州瓦屋农旅发展有限公司’,研学基地全年能够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碧江区瓦屋乡克兰寨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刘飞介绍,2024年,该村通过党支部带头发展农旅融合产业,村集体经济增收了2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