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刘洋赞不绝口:“现在经常有人到红色基地来学习、参观,我在这里做生意,一年能赚10来万块钱。”
“我们是中央组织部第三批确定的红色美丽村庄。”胜利村党支部书记何文勇告诉记者,这里的红色遗迹,已经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红色动能。
2024年9月,我省首次同步对1.5万名农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全覆盖视频培训,为乡村振兴“头雁”加油充电,勉励大家传承红色基因,投身乡村全面振兴的火热实践。
培训结束后,大家纷纷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各村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遵义市余庆县红渡村党支部书记江伟积极盘活红色资源,结合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发展红色旅游,建立电商助农直播间,帮助村集体经济年创收200万元,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万元。
黔东南州岑巩县塔山村返乡创业大学生、村党支部书记郑培坤带头成立塔山村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家庭农场37个,年均产值70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超过700万元。
近年来,我省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奋战乡村全面振兴一线,越来越多的村庄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助力红色旅游出圈
“我仿佛与红军战士并肩作战,共同经历了那段艰辛的岁月。”两个月前,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负责人培训班在贵州“红飘带”(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开展情景教学活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张勇感慨颇深。
自2023年10月22日启动试运营以来,“红飘带”人气高涨,合计演出超8300场,接待省内外入园游客100万人次、观演游客近80万人次,先后荣获国内权威机构颁发的10余个奖项。
贵州是红军长征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省份。在传承红色基因的道路上,我省持续打造提升红色文化产品品牌,推动红色景点串点成线,持续深化“重走长征路”等红色研学活动,不断丰富红色文化旅游体验。
遵义市打造“小小红色宣讲员”红色德育品牌,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所承载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头故事,不断提炼和阐释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伟大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安顺市发挥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田园乡村和生态资源优势,依托“红色+绿色”“红色+乡村”“红色+研学”“红色+科技”等旅游新业态,培育壮大特色旅游产业。
黔西南州把红色资源作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初心使命、夯实理想信念的现实教材,组织开展重走长征路、重温革命历史等活动,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今年,我省将推出20条红色旅游线路,持续挖掘、利用“红色富矿”,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记者手记】
一路采访,一路感动。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需要我们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决心,苦干实干加油干,踏出奋进新时代的铿锵步伐。
踔厉奋发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用好红色资源,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塑造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在践行初心使命中展现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努力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是一场久久为功的接力跑,我们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