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坚持在提质增量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当下,贵州要高度重视经济质量与经济总量的关系,把新时代经济发展规律切实贯彻落实到经济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树立质量总量辩证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经济发展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是互为支撑的辩证关系,二者缺一不可。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是经济发展的“量变”,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是经济发展的“质变”。经济总量的提升为经济质量的改善提供了资源和市场基础;而经济质量的提升则为经济总量的稳步增长提供了可持续性。因此,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以拓宽规模和范围、提升增速的“量变”为前提和基础,又要以提升发展质量、运行效率和治理能力的“质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让经济更加安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更加安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又要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在提升质量的基础上实现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的增长。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措施之一。在当前发展阶段,需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适应现代化经济增长模式的需求。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智能制造等高附加值行业的蓬勃发展。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手段支持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降低创新成本;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和产业链附加值。同时,持续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积极推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鼓励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产业合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劳动力、资本、技术的流动,优化区域产业发展与资源禀赋适配度,从而实现经济总量和质量的提升。
以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和提升经济质量的关键驱动力。应进一步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支持,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同时,企业也应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战略,加强产学研结合,增加研发投入,尤其是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5G通信、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抢占国际市场的制高点。通过创新驱动,既可以推动产业链的升级和产业附加值的提升,又能够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绿色发展是提升经济质量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约束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为了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必须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探索绿色低碳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应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可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制、经济激励、宣传教育等手段,鼓励企业提升绿色生产水平,加大环保设施的投入,推动节能减排、节水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通过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促进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不仅能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还能创造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质量总量的双提升。
有效培育优质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促进经济质量提升与总量扩展的重要路径。人力资源的提升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劳动效率。因此,需要加大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领域的投入,以提升全体劳动力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使其适应新的产业发展要求,在推动劳动密集型行业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型的同时,促进产业工人向高技能岗位转移,从而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同时,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在职培训,特别是在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领域,确保劳动力素质能够跟上产业技术升级的步伐。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不仅可以提升经济增长的内涵,也能使经济发展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发展。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相配合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也是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应深度对接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以国家战略任务为牵引,进一步加大开放平台建设和开放环境优化力度。同时,推动省内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与产业合作,并通过外部市场的需求推动国内经济总量的增长。在内外政策的协调推动下,实现内外部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总量与质量的共同提升。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46002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