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产业是搬迁群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黔南州积极鼓励支持国有企业、龙头企业、返乡人员在安置区创办就业帮扶车间。目前,已有就业帮扶车间(含基地)255个,吸纳4500余名搬迁群众就业。同时,采取“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方式,与安置区搬迁群众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累计兑现产业分红资金1386万元。
就业无忧 赚钱顾家两不误
在黔南州罗甸县学府家园思源社区骐鸿制品工艺厂生产车间,机器的隆隆声不断传出,社区居民罗兴芬忙碌着生产化妆包。“早上送小孩去上学后就过来上班。”罗兴芬说。她家于2018年从罗甸县红水河镇沫村村搬到思源社区居住,为照顾子女她不能外出务工,没有收入来源,日常生活开销成了一个问题。“在县城生活,如果没有工作,日子会很艰难。”
为帮助罗兴芬找到一个合适的就业岗位,社区党员干部在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为她安排技能培训,并帮助她顺利地在附近的公司找到了工作。
围绕“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黔南州通过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强化技能培训、支持就业帮扶车间可持续发展等方式,为搬迁群众外出务工、就近就业创造条件。目前,黔南州已新成立113个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安排215名工作人员驻点办公,为搬迁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岗位发布、培训需求等就业创业服务。2021年以来,全州累计开展搬迁群众技能培训2.2万人次,12.58万人实现就业,就业率95.8%。
教育医疗有保障 美好生活成色足
新兴社区作为黔南州平塘县大型搬迁社区之一,是当地政府用最好的地段、最大的投入、最高的品质、最全的保障这“四最规格”建设的易地搬迁安置点。
“以前在老家的时候,要走很久才能到医院和学校,如今家门口就有这些,比老家方便多了。”搬迁群众段乔进说。
干净整洁的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是紧邻易地搬迁安置点顺兴社区的长顺县第四小学的校园一角。
“以前每周一次回家都必须走两个小时的山路,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学,只需要走几分钟。”能在这样崭新的校园里读书学习,李浪熳感到很开心。
搬迁群众的美好生活成色几何,“硬件”的提升是一个方面,服务的“软件”提升也很关键。近年来,黔南州进一步强化教育医疗服务,公共服务更加均衡。2021年以来,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8428.5万元,对学校、医院进行扩容提质改造。同时,以优质学校为龙头,成立了150个教育集团,采取“请上来、沉下去”的帮扶方式,为安置区学校配备老师5636人,努力缩小集团学校间教育教学质量差距。同时,黔南州还建立了24个县域医共体,把乡镇卫生院、5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医共体建设范围,为安置区配备合格医务人员357人,按标准配备药品和诊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