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定珲
在北盘江与乌都河的交汇处,坐落着一个古老的村落——六盘水市水城区花戛乡天门村。
这里,承载了布依族群众600多年的悠悠岁月,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民俗文化和丰富的历史底蕴,吸引着无数探寻的目光。
据史料记载,天门村的布依族祖先主要来自安顺市普安县或北盘江下游,他们溯流而上,最终在这片依山傍水、森林茂密的土地上扎下根来。漫步在天门村的青石板小道上,路两旁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吊脚楼映入眼帘,它们是布依族传统建筑的瑰宝,也是天门村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
“天门村22个村民小组中的6个,被列入了古村落保护区域。”天门村党支部书记杨云获告诉记者,在这里,有六盘水市境内保存最完好的布依族吊脚楼建筑群。
这些吊脚楼,一般由木柱撑体、木板装壁、青瓦覆顶,分为三层,底层存放杂物和牲畜,二层居住,三层存放谷物和饲料,设计精巧,既实用又美观,充分展现了布依族人民的智慧与匠心。
据统计,天门村现存吊脚楼135栋,其中年岁在百年以上的有32栋。近年来,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吊脚楼进行精心的修缮和保护。
“政府出钱修缮吊脚楼,看到它们焕然一新,我发自内心地高兴!”70岁的王华友老人,望着自己住了一辈子的吊脚楼得到了修缮,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天门村不仅是布依族传统建筑的天然博物馆,更是民俗文化的活态传承地。
在这里,纺织、刺绣等传统生活方式依然传承,酒令、唢呐、祭祀等传统民俗活动也从未间断。
天门村的唢呐制作艺术别具一格,村内大多数村民都会制作。“在天门,红白喜事都少不了唢呐的助兴,那高亢的唢呐声,穿透了岁月的长河,传递着布依族人民的喜怒哀乐。”当地唢呐省级非遗传承人王华朝制作的唢呐,音色独特,深受村民喜爱。
除了唢呐,布依铜鼓也是天门村的一大特色。铜鼓是布依族神圣的乐器,一般在正月或祭祀活动中演奏。天门村尚存4尊铜鼓,每一尊都有一段曲折的传说。
每当铜鼓响起,村民们便围坐一起,载歌载舞,共同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那场面,既热闹又温馨。
天门村的自然风光同样美不胜收。这里常年云雾缭绕,山间百瀑劲泻,飞珠玉溅;林中鸟语花香,彩蝶翻飞,仿佛人间仙境。
村寨周围的花戛天坑、吴王大山、花水毛虫河竹竿桥等原生态自然景观,让人流连忘返。
随着时代的变迁,天门村在不断探索着新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当地政府将天门村纳入发展规划,坚持在保护中科学开发,实现民族村寨和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协调统一。
花戛乡党委书记朱培源表示,结合天门村的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刺梨、乌笤、精品水果、红米种植等产业,让天门村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乡愁生根发芽,文化绽放光彩。天门村,承载布依族600年的文化积淀,于新时代浪潮中焕发生机。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沃土上,天门村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崭新篇章,绘就着一幅更加绚烂美好的未来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