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在遵义市仁怀市鲁班场红军烈士陵园,长眠着在长征中牺牲的146位红军烈士。1968年,遵照组织安排,退役军人刘付昌接受了守护烈士陵园的任务,他修围墙、修道路、修墓地,一守就是50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在守陵的同时,刘付昌还向前来祭奠烈士、为英魂扫墓的人们讲述红军故事3000多场次,让更多人了解革命英烈的感人事迹。1999年,同为退役军人的郭德刚被刘付昌老人守护烈士陵墓的事迹感动,主动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成为烈士陵园的第二代守护者。“从小,我的爷爷、外公就跟我讲述鲁班场战役,红军的英雄事迹和光荣传统一定要一代一代传下去。”郭德刚说。
1月1日清晨,固原市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不少市民在此共同迎来2025年的第一缕晨光,这是对新年的庄重祈愿,更是对那段波澜壮阔革命历史的深沉致敬。
如今,当地的孩子在学校里传颂着红军的故事,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创业者在长征精神引领激励下,在这片土地上发展特色产业,让古老的山川焕发新的生机;文旅事业蓬勃兴起,一批又一批游客沿着红军的足迹攀登,在体悟历史厚重的同时,也为六盘山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两首诗词的回望,是我们对革命历史的庄重致敬,更是我们汲取精神力量、迈向未来征程的起点。
一个产业的“兼香”
北纬37度至39度,这是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纬度。宁夏贺兰山东麓位于此纬度,风土条件适宜。这里的葡萄酒产量占全国葡萄酒酿造总量近四成,每年有1.38亿瓶葡萄酒从这里走向世界,成为世界认识宁夏的“紫色名片”。
在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四面环山,赤水河如一条玉带穿梭其间。河的两岸,酒厂林立,这里是全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走进赤水河畔的茅台集团包装车间,陈酿的茅台原液,经过洗瓶、灌酒、贴标签、拴丝带和装箱等工序,化身货架上常见的茅台酒。
茅台酒酿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秦汉、熟于唐宋、精于明清、盛于当代。一瓶好酒离不开好水,离不开优质原粮,更离不开好的酿造工艺。一瓶酒经历制曲、制酒、贮存、勾兑、包装五大工法,30道工序、165个工艺环节,最后才是大家所看到的茅台酒,每道工序、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彼此环环相扣,共同铸就了品质卓越的茅台酒。
以茅台为代表的白酒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也让贵州的白酒产业闻名遐迩。其成功的背后,不仅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更是对传统酿造工艺的坚守与传承。酒企深知品质至上的道理,在追求规模与效益的同时,并未放松对质量的严格要求。从源头的原料选取,到酿造过程中的精准把控,再到成品出厂前的层层检验,每一步都彰显着对品质的执着。
在遵义市产业发展的大舞台中,湄潭茶香飘万里,辣椒产业炙手可热,赤水竹引领风尚,贵州钢绳见证大国崛起……产业的蓬勃发展,它们都承载着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遵义这片土地,红色文化的火种生生不息,绿色产业的活力蓬勃喷涌,人文风情的魅力熠熠生辉。
一股新风的滋养
“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位于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的田家沟,青山含翠,茶园馥郁,日子红火的村民创作了花灯戏《十谢共产党》。一字一句,从生活的细微处着笔,回溯往昔岁月的艰辛,映照今朝幸福的甘甜,感恩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人民对党的深情礼赞,也是党带领人民走向美好生活的生动见证,在山水田园间,幸福的乐章悠悠奏响。
遵义市湄潭县抄乐镇落花屯社区,作为移风易俗的先行典范,“车不过十,礼不过百”的新风从这里吹向四方。“寨管家”与红白理事会携手同行,于岁月的沉淀中探索出乡村治理的和谐新篇。《红白理事会章程》经村民代表大会热烈讨论后落地生根,化为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镌刻村民心田。
临近年关,村里的一户农家正在准备年货,左邻右舍正帮忙张罗,邻里关系一片和睦。这一幕也吸引了采访团众多记者围观。“‘车不过十,礼不过百’真正为农民减轻了负担,让大家乡情更浓。”四川新闻网记者钟秀感慨。
遵义在基层治理中所取得的成效,为全国其他地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成立于2003年,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互嵌社区。为促进各民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长城花园社区持续优化便民惠民举措,通过主题宣讲、小组学习等形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社区生活更有温度,让居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我们社区各族群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长城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赵耐香说,每天下午社区文艺团都来排练,居民们欢声笑语不断,生活的幸福也在此间传递开来。
从银川到遵义,虽相隔千里,但基层治理的温情跨越地域,共同绘就了新时代基层发展的美好画卷。无论是遵义的乡村新风尚,还是银川的民族团结和谐之景,都深深烙印着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足迹,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回首往昔,在两首诗词的回望中汲取了奋进的力量;立足当下,在特色产业的崛起中凝聚起奋斗的艰辛;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长征精神的引领下,宁夏和贵州将继续携手共进,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向着新的目标、新的征程豪迈迈进,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壮丽史诗。
宁夏与贵州,这两片红土地上的故事将继续讲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