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苗年和侗年期间,盛大的鼓藏节、祭萨仪式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在雷山县南猛村,游客们与苗族同胞一起参加鼓藏节。广东游客吴明霞喝过拦门酒后感慨道:“传统民族节日氛围让我深受震撼,也让我更加了解苗族文化。”
黔东南州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出了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品牌。据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黔东南州接待游客7130.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5.42亿元,同比增长12.3%。
文体旅融合 “三村”名片靓
2024年,“村超”“村BA”与“村歌”作为黔东南州精心打造的“三村”文旅名片,成为当地文体旅深度融合典范。
“村BA”诞生地台江县台盘村,如今已成为旅游热门目的地。“以前大部分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而现在大部分人留在家乡发展。”看着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台盘村村委会主任岑江龙十分开心。随着“村BA”带来的大量人气,也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2024年7月20日,台盘·阳芳乡村微度假目的地正式开村运营,服务业的升级带来了更多游客和就业机会。阳芳村村民李英高兴地说:“游客多了,我的烧烤生意很不错。”
“村BA”拉动效应明显。赛场内,游客人山人海、欢呼雷动;赛场外,特色小吃摊、非遗手工艺品展示琳琅满目让人不停“剁手”。依托“村BA”赛事的影响力,2024年1月至11月,台江县接待游客363.9万人次,同比增长32.1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21亿元,同比增长32.67%。
“村超”火爆程度更甚。1月4日,2025年贵州“村超”开幕式暨“村超村晚”活动在榕江县“村超”足球场举行,吸引了上万名游客前来一睹风采。“这里的足球比赛太精彩了,还有这么多民族特色表演,太好玩了。”来自广西的游客何熙伟被现场的氛围深深感染。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1月,榕江全县累计接待游客892.01万人次,同比增长21.6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3.18亿元,同比增长27.18%。
从田间地头到舞台中央。“2024年贵州省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赛”(简称“村歌”)上,各村寨的歌手齐聚一堂,用悠扬歌声传唱古老传说和美好生活。2024年“村歌”汇聚了黔、湘、桂三省(区)的100支优秀歌唱团队,贵州“村歌”迅速走红网络,全平台话题量累计超20亿次。
“村BA”“村超”“村歌”把“流量”变成推动地方发展的消费增量,带动了餐饮、住宿等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赛事带动旅游、旅游带动产业、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非遗+研学 开拓新路径
黔东南州拥有1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量位居全国同级地市州之首。依托丰富的非遗资源,该州探索“非遗+研学”旅游融合方式,为游客带来更加精彩多元的文旅新体验。
寒冬时节,丹寨县龙泉镇卡拉银匠村依旧很热闹,丰富的非遗研学课程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在鸟笼编织体验馆,学生们在手艺人的指导下,全神贯注地学习鸟笼编织技艺。他们亲身感受着非遗传承中的工匠精神,每一个步骤都做得认真。“在这里学习非遗制作技艺,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民族文化的大门。”游客岑晓熳说。卡拉村鸟笼制作体验负责人王玉和介绍,暑假和寒假都是接待全国各地研学游团体的旺季。
在雷山县郎德苗寨,学生们在这里开启苗族文化探索之旅。详细了解苗寨传统建筑,实地参观吊脚楼、风雨桥的精妙构造。目前,郎德苗寨研学基地的研学课程涵盖非遗体验、自然课堂、农耕文化体验等种类。
黔东南州三黎旅行社负责人表示,每年寒暑假,黔东南州总会出现在非遗研学游的热门推介榜单上,郎德苗寨、麻料村、大利侗寨等村寨是受欢迎的目的地。
黔东南州创新实践“非遗+品牌”“非遗+景区”“非遗+节庆”“非遗+研学”等,推出“魅力黔东南多彩非遗体验走廊”“苗疆非遗研学主题体验走廊”和“百里侗寨非遗主题体验走廊”等系列特色旅游线路,持续提升“民族原生态·锦绣黔东南”品牌的国内外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