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苑庆磊
2024年12月底,安顺市关岭自治县上关镇乐安村外出务工的村民杨仕武返乡了。从关兴公路转进村道后,杨仕武越走越疑惑:这路怎么变得这么新、这么宽?这是谁家的院子?也太漂亮了!
来到乐安河边,看到一台挖掘机轰鸣着掘进,村民们在“叮叮当当”地砌着假山、水池,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村里整治工程出成效了!
杨仕武想起来了,2024年7月项目刚开工的时候。当时不在家,他还捐资600元,“没想到收获了个大花园!”
2024年7月以来,乐安村抢抓以工代赈政策机遇,以提升村容村貌、带动群众增收为目的,积极推动乡村建设。
“变化年年有,2024年特别大。”杨仕武的感受,也是乐安村村民们的普遍感受。
如今,走进乐安村,家家户户新增由青红两色砖瓦砌成的小围墙。认真瞧,每家院落又各有特色,有的用砖块或者瓦片拼出稻穗、花朵、小汽车等造型,还有的在围墙顶部或内部镶嵌小酒坛。
不仅美化庭院,乐安村还改造升级了村中的公路、景点,以及部分公共设施。温泉码头、古树下的小广场、布依族议事凉亭,都已铺上青石板、安装桌椅板凳,功能更完善。
乐安村党支部副书记孙晓芳介绍,项目以村道和乐安河沿线为重点打造区域,包含村子主干道和主要景点,为村里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行至乐安村村委会,一份村民捐资名单引起记者关注。
“罗向,600元;罗昌禄,600元……”名单上详细记载着乐安村乐安组19名外出务工村民为美化家园作出的贡献。名单末尾备注了一句话:“侯永亮家已做两天半义工,现出资300元……”
捐资和义工,是乐安村为了更好完成项目的诸多举措之一。
300万元的补助资金,承担了项目“大头”,但无法覆盖全部费用。怎么办?自家的事情自家办!
乐安村以党建为引领,在村支两委协助和监督下,由村民自主成立“议事小组”推进项目实施,不但使土地协调、人员务工等问题迎刃而解,村民们还自愿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
经村支两委和村民们协商,乐安村制定一份协议:乐安组每户出5个义务工,拥见组每户3个义务工……“不管是为自家修院子,还是为村里修路、修景观,都是自己受益,出力出钱很合理。”村民们对这份协议打心眼里认同,纷纷投工投钱,项目就此顺利开展起来。
“在这里修一片水池,既美观,小孩子又有了玩水的地方。”
“现在柳条可以扦插了,我们先育苗。以后在乐安河边种一排垂柳,保证效果好……”
施工前,村民们七嘴八舌议论着,描绘着心中的期盼。
这些话,乐安村村支两委都听进去了。在通过可行性论证后,村民们提出的大部分点子得到落实。
“你们组怎么样了?”“马上就要完工了,我再去清理下现场。”村委会门口,该村党支部书记李诗仙正和拥见组组长杨忠达攀谈。
据统计,该工程覆盖农户567户2390人,已完成修复损毁通组道路7000平方米,修建产业路堡坎656立方米。同时结合宜居乡村治理要求,对公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4110平方米……
“我在这里做工,一天260块钱,既缓解了经济压力,又方便照顾家里。”乐安村通过以工代赈为村民们带来大量务工岗位,村民黄永宽高兴地说。
经过半年的努力,项目即将完工,村民们努力的成果逐渐成型。乐安村青石板铺筑的小广场中心,镶嵌着一颗用红砖铺出来的五角星……
“种种举措不但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提升了村容村貌,还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了。”李诗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