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黔南州三都自治县

“村马”驰骋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贵州“村马”比赛现场。(三都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莫如能

近年来,黔南州三都自治县充分依托水族人民爱马养马赛马的深厚传统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资源,精心打造以“过出文化、吃出经济、赛出精神”为目标的乡村赛马活动,并使其常态化开展。

独特的活动形式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贵州“村马”相关话题频繁登上社交平台热榜,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国家主流媒体点评,同时也得到了国家和省、黔南州体育部门的充分肯定。

传承文化 贵州“村马”斩获3亿流量

三都作为全国唯一水族自治县,马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水族相传夏商时期生活在中原一带,秦汉时迁到岭南融入百越族群,明清时期迁徙到贵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马与水族一直相生相伴、征战四方,现今水族的墓葬碑刻中,保留着很多关于人与马生活的图案。2004年三都被命名为“贵州省少数民族赛马基地”,2013年三都获得“中国赛马之乡”称号。

在每次“村马”比赛的间隙,都有文艺节目演出,这些文艺节目坚持艺术形式的多样融合,将舞蹈、音乐、戏剧、民间技艺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如穿插铜鼓舞、斗角舞、芦笙舞、布依竹竿舞、苗族跳月等民族特色舞蹈,呈现文艺精品,让观众深刻感受到马文化、水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贵州村马成为体验民族文化的载体,在线上线下都深受群众喜爱,目前全网流量已突破3亿人次。

体旅融合

贵州“村马”吸金50亿元

三都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将体育、旅游、文化融为一体,把民族特色文化与马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推动三都旅游产业化发展的“纲”和“魂”,为当地“马上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有力带动了当地特色旅游发展。

白天,在西部赛马城,附近群众摆的地摊组成一条美食街,提供三都铁板烧、各类烤串、特色冷饮等美食,让游客们饱享视觉与味觉的盛宴。‌烤串摊主陈辉说:“早上到现在已经卖出600多串了,游客也挺多,挺好玩的。”

傍晚时分,万户水寨按照市场运营方式,摆起的万人长桌宴,花香糯米饭、水乡白切鸡、香猪脆皮肉、农家腊肉香肠、青椒西红柿烩田鱼、蒸南瓜以及清汤或红酸汤火锅等十多道三都特色美食和多种家常菜,供游客品尝。

晚上,在水族风情街夜市摊,香气扑鼻的各类烧烤让人目不暇接,食客们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品尝着美味佳肴,喝着泡沫四溢、馥郁浓香的佳酿,随着音乐摇摆,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为避免活动期间出现宰客现象,在“村马”活动期间高度强化市场整治,常态化开展专项督查行动,严禁出现哄抬物价的宰客现象,并畅通投诉渠道,最大化保障游客权益。据统计,2024年三都旅游综合收入50.22亿元。

热情服务

贵州“村马”引客540万

贵州“村马”开赛以来,三都各界人士都用自己不同的方式为贵州“村马”服务。交警、公安、志愿者们都忙碌在每个角落。赛场外交警维持现场停车秩序,引导车辆有序停车。赛场内,志愿者身着统一服装,以热情的微笑和专业的服务迎接每一位游客。志愿者吴祖精说:“作为一名志愿者,能为游客提供帮助,展示三都人的热情,特别有成就感。”

在赛马过程中,该县87个行政村(社区)群众、学生、志愿者等1300余人共同参与到“村马”系列活动各环节,让村民群众唱主角,调动大家参与赛马活动的热情,在每场赛马的间隙,当地群众都会自发组织,把自家最好吃的糯米饭、腊肉、香肠、水晶葡萄、百香果等土特产拿到现场给游客免费品尝。

同时优化赛马城区域展位规划设置,为游客就地消费提供便利,塑造安心消费的良好营商环境。此外,还在活动期间要求城区停车场全部对外免费停车,城区公交车全部免费乘车,给游客提供最大的便利,2024年贵州“村马”吸引游客超540万人次。

2025年的第一场贵州“村马”于元旦节举行。据组委会介绍,2025年贵州“村马”将以春节、五一、端节、国庆等节假日为契机,继续常态化推出更规范、更开放、更多元的系列联赛。

--> 2025-01-03 黔南州三都自治县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3169.html 1 “村马”驰骋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