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勋 沈仕卫 刘显玉
2024年12月31日,尽管冬日寒风凛冽,却丝毫未能削弱人们对酒文化的热忱。
茅台国际大酒店内,一场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茅台集团与中国酒业协会文化工作委员会联合承办的盛事——中国酒文化大会暨2024中国酒业协会文化工作委员会年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此次大会以“酒以载道,文以化人”为主题,汇聚了文化、历史、酒业等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共襄盛举。他们齐聚一堂,深入探讨中国酒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未来发展蓝图,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酒文化盛宴。
会上,一个重量级的合作项目——“中国酒学·中华酒典再造善本”正式启动。这一项目由中国酒业协会、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茅台集团联手打造,旨在推出“中华酒典再造善本”,铸就中国酒文化的“四库全书”,成为“中国酒学工程”的核心支柱。
茅台集团作为2024年中国酒业协会文化工作委员会的轮值单位,表达了其肩负传承和弘扬中华酒文化使命的决心。茅台高层表示,将坚守“酒以载道,文以化人”的理念,与业界同仁携手并进,共同推动酒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国的文化强国建设贡献白酒力量。
■ 探寻酒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美酒的根和魂。在建设文化强国、以文兴业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酒业新文化建设正渐入佳境。大会开篇便是一场关于酒文化的深度对话,引领与会者穿越历史的长廊,探寻那流淌在醇香佳酿中的文化血脉。
“当前中国酒业整体面临着挑战和压力,但正是这些挑战,促使酒业人更加深入地思考酒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认为,中国正在进入酒业消费的3.0时代,这是一个以品质为前提、文化为基础、创造力为核心的创意新时代。酒文化不仅是酒业的灵魂,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需要整个产业共同努力去开发、去弘扬、去传播。
原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对酒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中国酒业协会、茅台集团围绕“酒以载道,文以化人”的主题,搭建了一个中国酒文化研究、弘扬的交流平台,这体现了酒产业、酒企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时代责任。周和平表示,保护“酒遗产”、传承“酒文化”是当务之急,要让“酒遗产”活起来,让酒文明融入当代,让中国酒文化走向世界,造福当代人民。
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党组书记王庚年从道家哲学的角度,阐述了中国酒神精神的内涵。他表示,中国的酒神精神根植于庄子“醉者神全”的理念,强调在饮酒中寻求心灵的自由与超脱。这种精神追求天人合一,倡导在微醺中达到精神放松、自由表达的境界。同时,王庚年还提出了“酒者就也”的观点,认为酒是人际交往的媒介,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他高度评价了此次大会的意义,认为这是中国酒文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则通过酒器的演变,展示了酒文化的另一面。他认为,“酒以载道,器具亦载道”,酒器不仅是盛酒的器具,更是文化的载体。陶制酒器的素朴之美、青铜酒器的复杂与奇特,都传递了华夏民族对美的追求与理解。李文儒还生动地介绍了酒器与美酒的搭配,让人仿佛能够闻到那穿越时空的酒香。
著名文化学者郦波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解析了“茅台”名字的起源,并阐述了酒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多重角色。他说,酒以成敬,表达对天地祖先的尊敬;酒以成礼,在礼仪场合中促进人际交流。呼吁大家共同传承和发展中国的酒文化,实现“酒以载道,文以化人”的美好愿景。
■ 酒道的哲思
酒,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见证并滋养了中华文明的诞生和发展。几千年来,酒衍生出千姿百态,酒文化所承载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成为载道的重要载体。那么,大道三千,美酒究竟承载了多少道呢?
在“中国酒道”对话单元,专家学者围坐一堂,分别以“酒之道”和“人之道”为主题,展开了两轮深邃而富有哲理的对话分享。他们的话语中,不仅流淌着对酒文化的热爱与敬畏,更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葛剑雄认为,酒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的影响。他以茅台酒为例,阐述了其产地独特的气候、水源和土壤条件对酒质的影响。
“十几年前,我来到茅台后写了一篇小文章《香茅的茅,高台的台》,香茅具有过滤酒的功能,这是酒之道,高台有祭祀的作用,这就已经是情感相依托了,属于人之道。”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则通过他在茅台的经历,讲述了酒与诗之间的深刻联系。他认为,酒和诗都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智慧研究院院长贡华南将中国文化概括为“味觉的文化”,认为中国人习惯通过味觉来理解和体验世界。他说,酒中蕴含着“道”的理念,不仅是物质上的饮品,更包含了精神层面的意义,适量饮酒有助于提升精神面貌,给人一种“还魂”的感觉。
“对于许多人来说,酒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著名学者、辞赋家刘长焕也认为,酒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精神世界的体现。他说,《茅台玖章》中的“心”字体现了茅台人长期以来坚持的理念,即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无论是酿酒还是做人,都应该秉持真诚的态度,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信和社会进步。
2024年重阳佳节,茅台在对企业文化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后,选择在三大IP之一的“茅台酒节”上发布新的企业文化体系《茅台玖章》,不仅彰显了茅台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坚定信念,也体现了茅台作为中国酒业领军企业的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
正如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在发表年度演讲时表示,《茅台玖章》坚持“顺天敬人,明理厚德”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以文化表达中国品牌,以文化铸就企业根本,正是茅台探索以中国酒文化极致“载道化人”的重要实践。
“文化是中国酒企生存发展的血脉和灵魂。在中国酒业消费市场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唯有扎根中国酒文化沃土,持续增强酒文化竞争力,才能使白酒产业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张德芹说。
■ 诠释酒文化的龙头担当
作为中国酒业的领军企业,茅台不仅是一瓶酒,更有千年的人文智慧与自然精髓孕育其中。
茅台文化诞生于“濮人善酿”的远古农耕文明,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形成了“顺天敬人、明理厚德”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诠释着一代代茅台人以天工酿巧物,以匠心铸精品的坚守。
张德芹在年度演讲中提到,茅台的“顺天敬人”理念始终贯穿于消费者品饮体验的始终。茅台以市场和顾客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消费场景,让酒成为亲情、友情的纽带。通过“以酒会友”,茅台让酒成为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桥梁,见证深厚友谊。为了构建更紧密的“友”式关系,茅台正在倾力打造的“茅友嘉年华”文化IP,就是旨在让消费者在品味茅台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茅台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实现从“品质认可”到“价值认同”的升华。
张德芹表示,茅台一直秉持“明理厚德”的理念,倡导健康、理性饮酒。正如《尚书·酒诰》中所体现的儒家酒德观念,茅台始终倡导“喝少点、喝好点”,引导消费者树立理性的品饮观念。为此,茅台积极参与“全国理性饮酒宣传周”等公益活动,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提升公众和消费者的理性饮酒意识。同时,茅台还致力于推动文明饮酒的风尚,结合中国传统节气、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酒文化活动,普及中华饮酒传统和酒礼,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一优秀文化。
“《茅台玖章》不仅是全体茅台人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酒文化的茅台表达。”茅台高层表示,将始终遵循“顺天敬人、明理厚德”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以“顺天”立本,秉持天人合一的酿造智慧,筑牢茅台长远发展的基石;以“敬人”立企,尊重前辈先贤、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大众,让茅台成为令消费者喜欢的企业;以“明理”立身,把“爱我茅台、为国争光”融入血脉、注入灵魂,打造自信自立的员工队伍;以“厚德”立业,尽最大力量回馈父老乡亲和社会大众、助力社会民生改善,践行商业向善的茅台担当。同时,坚定“茅台是中国的茅台、民族的茅台、世界的茅台”的信念,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国际化、时尚化的语言讲好中国白酒故事和中华文化故事,推动中国白酒从“出口”到“出海”,让世界爱上茅台,让茅台香飘世界。
大会的最后,嘉宾共同启动了《中国酒学·中华酒典再造善本》项目。这一项目的启动,标志着中国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大家纷纷表示,将共同努力,推动中国酒文化的深入研究与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酒文化。
随着大会的圆满落幕,酒香依旧在会场中弥漫。这场关于酒文化的盛宴,不仅让人们领略了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激发了人们对酒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热情。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酒文化将继续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版图片由茅台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