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脱下军装换工装

“政校军企”合力创新退役军人职业教育

退役军人罗兴洲(右一)就读智能制造工程系电气自动化专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白春霞 摄影报道

2024年12月19日,记者走进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基地,一面老兵风采荣誉墙熠熠生辉。

2017年退役军人陈晓义与战友共同创立贵州海智达文化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立志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自主创业的实践者。

“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虽然脱下军装,但我永远是祖国的一个兵。”陈晓义说。

“我一直以他们为榜样,争取早日学有所成。”细数老兵的风采,来自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工程系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大二学生罗兴洲备受鼓舞。23岁的罗兴洲,2021年9月入伍参军,两年义务兵退役后,2023年10月入学。

“两年军旅生涯磨炼了我的意志,我退役入学后仍然保持着军人的信念和勇敢,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在的学习生活。”罗兴洲说。

作为贵州省退役军人教育基地、贵阳市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基地,为加强退役军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提高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能力,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搭建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平台,致力于服务和助推退役军人转型发展。学院联合省内16家高职院校,围绕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开展政校企合作,搭建“求职—培训—上岗”的链条式服务,针对退役军人发展所需,提供骨干专业42个、技能培训60余项。

基地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四库一园三渠道”,从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园,到退役军人信息库、教育教学资源库、技能培训信息库、企业求职信息库,畅通退役军人学历提升、技能培训和适应性培训三渠道,着力打造退役军人脱了军装着工装的“转换器”、从忠诚卫士到大国工匠的“孵化器”。自基地建成以来,服务退役军人学历提升6000人。

同时,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创新探索,实现了退役军人“现役即开训、退役即入学、需时可随训、毕业即就业、创业有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省市县三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和“双清单”制度,“政校军企”共同发力,牵头组建贵阳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产教融合联盟,实现退役军人职业教育从“单兵作战”到“系统集成”的转变。

在长效工作机制指导下,学院《“大平台 全周期 精准化”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创新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25-01-02 脱下军装换工装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3078.html 1 “政校军企”合力创新退役军人职业教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