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美 程佩佩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用信念、理想、勇气与意志书写的一段壮丽史诗。本期“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之“故事里的长征”系列报道紧扣传承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生动详实地呈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在黔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的背景、内容、成就,以及重大历史意义、时代价值,重温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并挖掘各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好红色资源,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新故事,汲取继续前行的精神力量。
遵义会议的故事
2024年12月2日,从湖南来遵义旅行的周林一家,到达遵义的第一站就是去遵义会议纪念馆,他满怀激情地说:“遵义会议精神是非常伟大的,我们要传承发扬好这种精神,我带着孩子来,就是希望他能够感受历史,铭记历史,从精神上真正体会到党的艰辛与不易。”
回望历史,听见历史的回响。
1935年1月2日至6日,中央红军突破乌江天险后,随即于1月6日至7日进占遵义城。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红军总司令部驻地,即老城枇杷桥柏公馆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解决最紧迫的军事问题,总结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的经验教训。
会议还讨论了红军的行动方向,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改变黎平会议先以黔北为中心,再去川南创建根据地的决议;根据红军来到黔北后所了解的情况,以及刘伯承、聂荣臻的建议,一致决定红军北渡长江到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地区建立根据地。
会议最后作出了下列决定: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3.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遵义会议的精神,先后传达到各军团、师、团、连队时,指挥员、战士们都激动得流下泪来。当时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代主任的罗荣桓听取遵义会议精神的传达时,他的眼睛不禁湿润了,一面听一面摘下眼镜用衣襟缓缓地擦着。
在历史的长河里,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铸就了以“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为基本内涵的遵义会议精神。
如今,遵义会议的故事还在代代传承,遵义会议精神还在弘扬赓续。
遵义会议纪念馆经过反复筛选,全面考虑革命文物的故事、历史意义、型制、材质及宣传利用等诸多因素,最终确定对一批珍贵的馆藏文物及旧址旧居开展数字化保护。在完成部分文物和文保建筑数据采集的基础上,还定制研发了遵义会议纪念馆文物数字化展示管理系统、AR交互式故事性探索APP、多人VR影厅、藏品数字互动屏系统、拼图答题游戏桌面互动系统等。
近年来,遵义会议纪念馆深入挖掘遵义会议历史经验和精神内涵,大力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成为全国人民进行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阵地。截至2024年10月,累计接待游客844.6万余人次,其中省外游客684.5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