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云岩:城续文脉 焕发新韵

贯城河

新印1950

位于新印1950的印刷博物馆。

“九门四阁”展现贵阳历史风貌。

历史城垣步道

高伟

站在贵阳市云岩区友谊路,沿着历史城垣步道缓步前行,可见嵌刻在地砖中的老城文化;焕新回归的太平路,人流如织,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交融,重启一城繁华;漫步新印1950,老厂区“变身”为文创园区,交织着时尚潮流文化,延续着城市文脉,又创造着新的历史……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从时光深处走来的老城云岩,一街、一巷、一砖、一瓦,都沉淀着历史的记忆,折射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迁,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文化符号。

如何做好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使城市更为宜居、宜游、宜业,更加充满吸引力?云岩区按照“塑造节点、连通轴线、活化片区、还原记忆”的思路,在“一河一道一片”(“一河”指贯城河沿线,“一道”指贵阳老城历史城垣步道,“一片”指文昌阁片区)项目建设中,将辖区68处文保单位连点成线、串珠成链、集链成群,推动“筑城核心”功能更加完善、魅力更加彰显、业态更加丰富、文脉更好传承,打造“老贵阳·城厢街市”文化品牌,形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生动探索。

■ 规划引领 守护文化根脉

“每次来贵阳市太平路潮汇街区,我都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氛围。”市民张雪静由衷地赞叹道,“老文化与现代潮流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融合,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魅力的时空隧道中。”

太平路潮汇街区不仅仅是一个购物、休闲的场所,更是一个感受云岩区深厚文化底蕴的“代表地”。在这里,贯城河“母亲河”文化得到了生动呈现,而贡院文化则通过一系列文化展示和体验活动,让市民游客可以更加深入了解科举历史和墨客的风采。

这一独特魅力的背后,正是云岩区在打造“一河一道一片”项目中,坚持规划引领,守护文化根脉的生动实践。

太平路潮汇街区的整体规划,融入了贯城河“母亲河”文化和贡院文化;新印1950的整体规划,纳入了印刷文化和工业记忆;文昌阁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规划,则融入了阳明文化、红色文化和群众文化;城垣步道整体规划,充分运用市花市树、本地石材等元素,将城门文化、城厢历史、地名故事等内容融入到项目设计中……云岩区在每一个细节中都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让改造后的街区、建筑“守”住历史文化。

项目“守”得有的放矢,离不开清晰的文化脉络。云岩区“一河一道一片”是贵阳市城市文脉的核心区域,分布的文化遗存集中、覆盖的历史朝代久远、包含的文化类型多样、蕴藏的精神价值巨大。该区做细文脉保护规划,结合《贵阳市老城区历史文脉研究与保护利用指南》,深入开展历史文化资源调查工作。通过史料考证、线索征集、专家评估、论证认定等方式,全面摸清了历史文化资源的类别、保护级别、使用现状、保存状况及权属等情况。

在此基础上,先后制发了《云岩区“一河一道一片”文化审查管理办法》和《云岩区“都市新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库及保护清单,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 项目筑基 丰富文化内涵

从印刷器具到印刷知识,从观赏到上手体验印刷……坐落于新印1950的印刷博物馆自开馆以来,迎来一波又一波市民游客,颇受青睐。

博物馆总面积700平方米,分为序厅区、展陈区、工坊区三大区域。展陈区又包括了印刷的历史、印刷的种类、贵州新华印刷厂、印刷与艺术、印刷与科技等五个单元。多角度、多层次向市民群众呈现了印刷术的千年传承与创新发展。

“很有特色,也很有文化氛围。”市民黄爽在印刷博物馆感受到了印刷文化之美,有趣的动手印刷体验项目还让她感受到了传统印刷文化的魅力。

坚持把文化、生活、数治等要素结合起来,不断拓展项目建设的内涵,云岩区在推进“一河一道一片”项目建设中,让城市既有文化味,又有烟火气。

拓展文旅新场景——聚焦“六爽”城市品牌,串联黔灵山公园、省植物园、南垭山等自然休闲资源,打造山水文化步道;延伸拓展“路边音乐会”品牌价值,打造大十字城市原点音乐广场,推出开心麻花、天桥博物馆、城市展厅、印刷博物馆等新兴文化体验场景。

突出文化建项目——注重保留老城特有文化氛围和市井气息,将重庆鹅岭二厂改造手法运用到新印1950改造,将重庆山城巷设计理念融入文昌阁历史文化街区规划;采取旧址保留、维修加固、考证复建等方式,让“九门”“四阁”等35处历史文化节点重回群众视野。

不仅如此,云岩区还注重突出群众需求,将“一河一道一片”建设与“一圈两场三改”项目紧密结合,探索实施“群众提议—大家商议—专业审议—最后决议”的四议工作机制,最大程度将群众建议和需求融入项目建设方案,在保留城市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生活配套,让市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在数智呈现方面,云岩区更是“精耕细作”。太平路北门、大西门、新东门等门楼的创造性恢复,不仅让城市建筑焕发了新的生机,更让市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科技的魅力。在历史城垣步道公共空间重要节点,布置了历史寻迹线、文化体验点,并通过智能语音导览、户外服务系统、无障碍数字地图、AI重现等智慧应用,为市民游客带来全新的文化观感和服务体验。

■ 运营赋能 提升文化价值

在新印1950,首店Zapver·泰爽金人气高涨。“每次到这里考察都会被贵阳本地丰富的生活方式及满满烟火气所打动,云贵川三地饮食风味都极具‘佐料特色’,与泰国菜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也是我们选择贵州市场的原因。”该店店长郭光林说。

另一边,位于太平路街区的茉莉奶白贵州首店,自今年4月开业以来,以其独特的粉色系装修风格和精致的饮品,迅速成为消费者的热门打卡点。不仅为太平路增添了新活力,也为市民带来了多样化的消费选择。

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着力提升项目品牌价值、市场价值,云岩区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市井文化等历史文脉融入文创、展演等业态中,精准招引一批首发品牌、提质升级一批特色品牌、孵化培育一批本土品牌,打造新型消费IP,为市民带来沉浸式消费体验。

目前,新印1950新招引品牌103个,其中首进品牌7个;太平路潮汇街区原有170个商户焕新升级,新引进品牌26个,其中首店品牌15个。

为保障项目具备强大生命力与市场适应性,云岩区突出业态先行、运营前置,将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紧密结合,采取EPC+O+F(即: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运营+融资)模式,发挥区属国有企业主体作用,筛选引进盈石集团、国贸集团等实力强、资源广、经验丰富的专业社会企业负责运营,一体推进商业规划、品牌招引、运维管理,形成了“政府建、运营管、商户用”的“交钥匙”运营模式,实现项目“开街(园)即开业”。

通过一系列匠心独运的举措,如今的云岩区,老城面貌焕然一新、城区品质蝶变跃升,太平路潮汇街区、新印1950、民生路好吃街等拳头项目,让社会各界好评如潮,越来越多市民游客打卡、种草推介贵阳,“爽爽贵阳·文昌云岩”城市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截至目前,全区旅游人次突破3000万、同比增长20.28%,实现旅游总收入441.64亿元、同比增长16.9%,入选2024年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

■ 现场直击

复涌一河:汩汩涌流成新景

在贵阳市云岩区大十字广场下,“隐藏”着一项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的工程——贵阳城市原点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项目。走进施工现场,机器的轰鸣声与工人的忙碌身影交织在一起,都在加快推进大十字段贯城河的揭盖复涌。

贯城河,是贯穿云岩、南明两城区的母亲河——曾因污染严重,成为一条不具备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的“暗河”,断涌多年被人遗忘。2023年,沉睡已久的它悄然醒来,汩汩清泉伴随着太平路的开街,给了市民游客一份惊喜,也将贵阳的人文历史再次拉进众人视野。

2024年,云岩区启动以“老城核心、筑城客厅”为主题的“一河一道一片”城市更新项目,赓续历史文化记忆、提振老城商贸经济、传承城市烟火气、助力城市更新。其中,一“河”沿线项目——大十字段贯城河也将揭盖复涌。

据该项目现场负责人刘建豪介绍,此次大十字段贯城河“揭盖复涌”工程贯穿狮子桥至河西路到河东路交叉口,长132米、宽13.5米,今年8月进场施工,前期主要清除原有盖板上的绿化种植、进行揭盖复涌工作。

大十字作为贵阳人心中的c位商圈,见证了贵阳的城市变迁。随着城市发展,2002年大十字修建了一个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的广场,是老城区中非常宝贵的宽敞空间。从此,贵阳市民在大十字繁华地段有了一个现代化的休闲场所。

“原本作为群众休闲娱乐场地的大十字广场,也将随着贯城河‘揭盖复涌’焕发生机。”刘建豪说,揭盖复涌后会对广场进行景观改造,其中包括景观细部改造、景观照明和建筑改造。整个项目融入了人文历史、生态、音乐及休闲娱乐等功能要素,将平衡城市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打造成云岩新地标。

为确保工程按时保质完成,项目施工现场每天有30名工人24小时轮班倒,加班加点施工作业,确保每一项工作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近期,大十字段贯城河将全面揭盖复涌,为市民带来更加优美的休闲娱乐场所。

复现一道: 文化润城显魅力

在贵阳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城市中,大西门作为重要地标,一直承载着无数贵阳人的记忆。如今,随着云岩区历史城垣步道项目的推进,大西门城门楼地标即将以全新的面貌亮相,为这座城市增添一抹独特的历史文化风采。

“大西门城门楼地标采用渐变颜色的亚力克板组装而成,并设置了灯带,使得夜间也能观赏到其别样的魅力。”该项目现场负责人金灿宇介绍,这座地标长13米、宽1.2米、高4.55米,外形“还原”了古时城门楼的样貌,再现了贵阳老城“九门四阁”的历史风貌。

为了展现贵阳城市发展的文化脉络,提升城市文旅新体验,云岩区以“一道”——历史城垣步道建设为抓手,将贵阳历史文化巧妙地融入人行道路面、市政设施等区域建设中。

同一时间,在友谊路——延安东路段——文昌阁段的城垣步道项目现场,尽管冬雨蒙蒙,但该项目负责人代小龙和工人们仍在紧张施工收尾。

“该路段步道总长1.5公里,自今年10月开始施工以来,进行了街景立面、文化步道基础设施、文化步道景观照明、配套景观绿化生态设计、文化标识与解说等多个区域的施工。”代小龙说。

城垣步道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精心的规划和设计。“作为老贵阳城市肌理的代表,‘九门四阁’是老贵阳人最引以为傲的古建文脉。”该项目副总建筑师李洋娓娓道来,“历史城垣步道就是围绕当时的贵阳老城墙沿线建设人行步道,同步展现‘九门四阁’的历史文化。”

“从步道的选材到景观的布置再到文化的呈现,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匠心独运。”李洋说,步道两旁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舒适宜人的步行环境;步道上的文字介绍和展示植入了地雕、铜雕、书碑等多元化元素,既美观又易于理解;贵阳“九门四阁”等城市的发展历史被展示在人行绿化带、电箱、树池、地下通道玻璃栏杆及市政栏杆处,并同步打造出多个示范节点,让这些历史文化节点与步道景观设计相得益彰。

云岩区作为贵阳市历史城垣步道项目建设的核心区域,除了建设1.5公里历史城垣步道及沿线标识标牌外,还重点打造了新东门城市街头纪念公园、天桥“城市展览馆”、大西门文化公园等3处示范节点。截至目前,整体工程正在收尾,即将投入使用。

云岩区历史城垣步道的建成投用,将向前来贵阳旅游的游客又递上一张亮丽的名片。

夜幕降临,位于贵阳市友谊路的芥生烤肉店,吆喝声夹杂着烟火气扑面而来。“我们都是沾了云岩区这座老城的光啊。”芥生烤肉店店长黄瑶说,凭借历史城垣步道的建设、新印1950的开园,友谊路变得热闹起来,最多的时候店里一天客流量达400人,相信以后生意会越来越红火。

(本版资料图片均由云岩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 2024-12-31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2922.html 1 云岩:城续文脉 焕发新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