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媛
相遇于夏天,也在每一个夏日相聚——5月5日,立夏,2024年中国凉都·六盘水避暑季盛筵启幕。
从盛夏的赛场角逐,到凛冬的高山滑雪——12月6日,大雪时节,2024-2025年六盘水滑雪季如约而至。
地处乌蒙深处的六盘水,夏季平均气温19摄氏度,因气候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2005年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六盘水”称号,成为中国唯一以气候命名的城市。
摊开六盘水发展长卷,铁与火缔造出的光荣与梦想,在这座城市的肌理中连绵悠长。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窠臼,让这座老工业城市发出摆脱“资源陷阱”和“路径依赖”的呼唤。
如何最大化利用“凉资源”,让季节游变成四季游?
六盘水把风景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风景。借助宜人气候、独特山水、丰富文化、消费需求,把握政策机遇等,迈出旅游转型升级的步履。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聚焦食、住、行、游、购、娱,服务模式、业态产品推陈出新,文旅、体旅、农旅、康旅、桥旅等多业态深度融合,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一个以气候为依、地域为倚的旅游产业化体系正在形成。
“春有百花秋有叶,夏有凉风冬有雪,以为凉都只能避暑,没想到冬季也花样百出。”在广州前往六盘水的高铁上,游客刘璇按捺不住激动。
立足“中国凉都”城市品牌,六盘水打造出“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滑雪”的四季风情。沪昆高铁境内段、安六高铁建成通车,旅游巴士日渐规范,“快进慢游”的“大动脉”日益畅通。
目前,该市A级旅游景区增加至40个,其中4A级旅游景区13个,培育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9个,获评国家级重点旅游村镇8个、省级重点旅游村镇44个……“全域可游”的金招牌越发响亮。1月至11月,六盘水市接待过夜游客569.72万人次,同比增长9.57%。
从“以气候引人”到“以气候留人”,因气候而可为,也因气候而有为,六盘水从“无中生有”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有中变优”的发展新阶段,不断拓宽文旅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