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杰
虽是深冬时节,遵义市道真自治县阳溪镇阳坝村张家凼的洛党参种植基地里依然热火朝天。药农们正忙着采挖、清理、堆放党参。
“我种了10亩洛党参,今年采收了3亩,能挖3000余公斤,收入9万元左右。”洛党参种植基地负责人高国树说,从他记事起,父辈就以种植党参、杜仲、天麻等中药材为生。他开始种植中药材后,边学边干,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了洛党参种植技术,通过生态种植,科学管理,确保了洛党参的品质。
道真自治县素有“黔北药库”之称,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该县林业局贯彻落实《道真自治县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依托区域森林资源优势,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在扩规模、提质量、强品牌、育龙头、拓市场、增效益上下足功夫,推进林业产业经济多元化融合发展。
走进云顶山黄精种植基地,银杏树下,郁郁葱葱的黄精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除草、松土、施肥,现场一派繁忙。“这里林下土地肥沃,病虫害相对较少,可以实现林药共生,有效提高黄精的品质。”黄精种植基地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该县积极盘活林下资源引进大户建设了这家基地,面积130余亩,在银杏林中示范种植黄精,实现一地生多“金”。
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同频共振。该县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坚持示范带动,因地制宜发展林药、林茶、林禽、林牧、林蜂等林下经济。截至目前,全县发展食用菌、中药材(人工种植)、蔬菜和其他林下种植面积11.6万余亩,发展林下养禽、养蜂、养畜等15.6万余只,可加工的竹笋、中药材(野生)和其他林产品种植面积9万余亩。今年,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达31.8万余亩、产值10.55亿余元,带动1万余名群众增收,实现绿色产业转型提速,不断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
在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的同时,道真还依托森林覆盖率超61%的优势,抢抓旅游产业发展的春风,聚焦成渝游客出游需求,充分挖掘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潜力,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自然环境和林下产品资源,做好“森林+康养”“森林+民宿”“森林+产业”和“森林+体旅”文章。今年1月至9月,该县共接待游客2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99亿元,提供就业人数8000余人,人均增收近4万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接下来,道真将牢固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文旅康养等生态富民产业,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