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向
近年来,在城市街角巷尾,文化市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苏州的双塔市集,到杭州的武林夜市,再到北京的潘家园夜市,各地市集挤挤挨挨的人群中,年轻人占了大多数。他们穿梭于各个摊位间,兴致勃勃地挑选着心仪之物,沉浸在充满文艺气息的天地中。(12月29日《燕赵都市报》)
文化市集不同于以售卖日用品、食品、蔬菜等为主的传统市集,而是以妙趣横生的文创产品、新奇时尚的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如:形式多样的非遗展示、装帧精美的文学经典、可爱灵动的手工艺品、腔调不同的表演演出、口味不同的各地美食、沉浸其中的欢乐互动等升腾着文化的热气,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感受着别样的文化体验。
文化市集上没有商场的拘谨,少了写字楼的严肃,有的是充满讨价还价声、欢笑声的人间烟火气。漫步其中,能让人们暂时忘却学业、工作、生活的烦恼,让身心得到放松,为重新出发积蓄能量,这也是年轻人爱逛文化市集的根源所在。尤其文化市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既满足了人们对新奇的追求,又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新乐趣,更唤起了独特而美好的文化记忆,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承和守正创新。
把赶文化市集作为一种时尚,能在感受到历史文脉赓续传承、获得历史文化滋养的同时,放飞心情、解压充电、丰盈精神再出发。需要指出的是,文化市集因其独特性会持续一段时间吸引人流,但人都有审美疲劳,如果展示的产品、活动等不进行创新,人流就会断崖式下降直至关门大吉。
每个市集都应该有自己的灵魂,具有独特的故事,彰显独特的特质,尤其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活动方式、避免活动内容“千集一面”,才能使文化市集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为公众持续把赶文化市集作为时尚提供保障,以实现商家、公众、文化传承等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