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为人大建设注入新活力

从2023年起,省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开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将其作为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组织全省四级人大、9万多名五级人大代表积极履职,引领带动人民群众助推高质量发展,丰富和发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各地人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聚焦群众关切,创新方式方法开展活动,探索出一批接地气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

贵阳市人大引导代表双岗建功,全面融入“强省会”。一方面,引导代表立足代表岗位,聚焦强工业、强城镇、强三农、强旅游、强环境、强生态、强民生、强人才“八个强”重点工作,通过调研走访、参加活动、开展述职等多种方式密切联系群众,把党的声音带到人民群众中,把社情民意和人民呼声反映上来,当好党委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努力为“强省会”建言出力。贵阳市人大代表、贵州全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郎旭,聚焦磷矿精深加工提出了关于“富矿精开”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的建议,贵阳市委高度重视、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领衔督办,办理成果有力推动了贵阳贵安“富矿精开”工作开展。另一方面,引导代表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带头作用、夯实群众基础,攻坚克难、奋勇拼搏,争做行家能手、排头兵,努力在本单位本行业本领域建功立业、服务发展。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者、花溪区人大代表陈斌坚守匠人初心、攻克技术难题,获32项研究成果、6项专利,用方寸钻台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活动开展以来,贵阳市五级人大代表开展调研、视察等工作3963次,参与代表33000余人次、提出建议10000余条、为群众办理好事实事5600余件,充分展现了人大代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发挥作用的责任担当。

不搞千篇一律,务求突出实效。省人大常委会没有对活动提出统一模式的要求,就是要发挥各级人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市州为单位统一确定活动内容,也可在市州指导下以县为单元确定活动内容;可每年确定聚焦1至2个小切口开展活动,也可连续几年聚焦1个小切口持续发力。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市州、县区人大常委会将活动纳入常委会总体工作安排,成立领导小组督促推进,乡镇人大主席团具体组织实施,组织引导全省五级人大代表在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各个岗位围绕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

全省近10万名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是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人民“代言人”,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

侗寨鼓楼是侗族村寨标志性建筑,是古老的议事厅、决事点、联欢处,具有原始的民主雏形。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镇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优势,倾听人民群众呼声,汇聚人民群众智慧,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积极参与到各村《村规民约》的修订、宣传、执行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统一。在传统村落修订村规民约时,充分借鉴吸收“侗款”优秀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经验,将“侗款”这一侗乡流传千年的“民法典”以新的形式传承了下去。在地域相连、风俗相近、交往密切的侗族村寨,共同建立村风民俗联建机制,推行联合公约,婚丧嫁娶遵循“统一标准、相互监督、共同执行”原则,人大代表、村组干部、党员、寨老带头执行,婚丧文明新风日益兴起。

肇兴镇人大主推全镇《村规民约》修订工作,以肇兴等村为试点,围绕“党政统筹,村级自治,鼓楼主抓,联户执行”等模式,肇兴村以五座鼓楼为载体,筑牢景区安全生产防线。运用《肇兴村村规民约》和《肇兴村鼓楼甲子联防制度》,以“甲子联防”制度深化“十联户”的全面落实,按照10户至30户为一个甲子,将全村1270余户划分为55个甲子,每个甲子由农户推选出甲长1名,联户内成员包含辖区内农户、商户、出租户等,开展政策宣传、纠纷调处、农村消防、环境卫生和侗文化传承等工作。一年来,整改安全风险隐患1500余个,发现并督促整改“脏乱差”问题2200余起,为游客提供志愿服务500余人次,全面助推肇兴景区治理提质增效,在扎实开展活动中推动人大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各级各地人大发挥人大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中的带头作用,建立主任会议成员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基层群众等制度,推动活动做深做实。今年5月,省人大常委会修改完善了省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各地在活动中进一步加强代表联络站建设,组织代表全员进站履职。省人大常委会总结各地经验做法,指导各级人大优化功能定位、站点布局、运行机制。

六盘水市人大坚持把阵地建设作为活动开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实,市级层面启动六盘水市代表联络总站建设,由市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任站长,四个区市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点正在加快建设,全面畅通市、县、乡、村四级代表联络站点联系;市人大9个专委会聚焦发挥代表优势专长,围绕“四新”“四化”等行业领域,建成26个特色代表工作站,服务重点产业、领域、企业及项目全生命周期发展。

今年9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作了题为《行业人议“专业事”——贵州六盘水创设特色人大代表工作站见闻》的深度报道,此报道首日点击量已超过110万。统筹全市4个区市已建成的491个基层代表联络站点,形成了“1+4+26+491”的线下代表进站履职平台体系,结合线上代表履职综合平台,做到活动开展全天候、全领域覆盖。

在活动中,全省各级人大联络站向网络拓展,建成“人大网上工作平台”,实现代表联系选民全天候和人大代表在网上代表联络站“亮码、亮身份、亮信息”,建立代表履职电子档案和评价体系,履职成效可视化、可量化、可评价。通过代表依法履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办好代表建议推动发展成果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让“内行人”做“专业事”,坚持特色化推进,聚焦大主题,选准小切口,形成各地代表联络站的品牌和特色。

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在与群众互动中,真切感受到群众的热切期盼,增强了履行代表职务的使命意识;在参加活动中相互学习交流,提升了联系群众、提出建议等履职能力;在推动解决民生难题、赢得群众真诚点赞的过程中,收获了当人大代表的自豪感。

“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用事实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具有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显著特征,民主含量高、民主成色足,是真正的人民民主。

(本版文/周大军 廖永生 杨政 滕建杰 覃芳丽)

--> 2024-12-30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2827.html 1 “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为人大建设注入新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