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

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力量

小红薯蝶变中的人大力量

在铜仁市思南县,当地农民种了好多代的小红薯,在思南县各方面努力下正升级蝶变大产业。

2024年初,中共思南县委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一主两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红薯作为全县“一主两辅”中的辅助产业,对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等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今年,全县完成“双高”红薯种植4.51万亩,鲜薯达10万吨。

今年7月30日,思南县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了县农业农村局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全县红薯产业发展情况报告》,审议通过了《关于对〈全县红薯产业发展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审议认为:2024年以来,成立思南县红薯全产业链发展工作推进专班,围绕农业“一主两辅”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高位引领、政策推动、举措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到实处,耕地利用率、红薯商品转化率得到有效提高,推动全县红薯产业做大做强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对红薯产业发展认识不足、定位不高,种薯依靠外调质量不可控、育苗成本高,种植生产技术科学规范化水平不高,人工投入成本高,抵御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能力弱,原材料短缺,生产加工产能吃紧,产品开发创新不足,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

并提出以下意见:一是抓好全县红薯产业发展规划的科学论证和编制工作,强化延链补链强链,构建红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二是抓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牛鼻子,强化科技创新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培育新质生产力;三是坚定全县“一主两辅”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定位;四是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机制,提高红薯产业发展抗风险能力;五是降低种植成本上多措并举;六是聚合力量,联动支持,扩大产能,抢占市场先机;七是提高风险防控意识,构建健康的销售渠道架构和多元化的营销模式。

为开好这次常委会,7月10日至12日,思南县人大常委会还派出调研组到天桥、大坝场、三道水、塘头、大河坝、许家坝和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调研红薯产业发展情况,通过听取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地查看红薯长势、公司查看生产运行现状等方式,分别了解乡镇发展红薯产业存在的困难、种植技术创新成效、公司加工及销售情况。在思南县人大组织召开全县红薯产业发展情况座谈会,进一步推动红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思南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安亿军说,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就是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人大工作定位,围绕高质量发展任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到人大工作中来,切实做到党委的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人大代表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思南县人大及人大代表就是要围绕县委工作部署,有力有效促进红薯产业发展。

思南县的红薯发展到这一步,首先从思南县三道水乡周寨村发端。

周寨村自然条件并不好,土地分散、破碎,九山半水半分田,恶劣的自然条件加上交通、资金等制约,产业发展面临重重困难。在发展红薯这个产业中,作为思南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及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贵州佳里佳公司董事长的张诚,在这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2017年,在贵阳发展的张诚回到家乡,辗转多地考察,确定了群众参与度高、产量高且风险小的红薯产业。成立了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建了“陈薯”品牌,打造红薯种植、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引进了先进的加工技术,自投产以来,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销售。目前产品供不应求。

三道水乡人大聚焦“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中的乡村能人、产业大户等优势,发动群众、带领群众、组织群众一起参与到“红薯之乡”的建设中。全乡18个村(社区)55个人大代表参与其中。通过逐村召开群众会、院坝会,念好“红薯经”、算好“经济账”,坚定“小红薯必有大作为”的信心,获得群众一致支持,积极推进红薯产业发展。

思南县人大、乡镇人大及各级人大代表围绕思南县委中心工作,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红薯产业,在大山里开创出发展新局面。目前,思南县在这个企业的带动下,已形成了从红薯种选育、种植、淀粉加工、生产粉丝(条、饼)、产品开发、销售、薯渣烘干利用、种植养殖相结合的全产业链。公司引领,小红薯“种出”全产业链,已带动农户7500多户2万多人在家门口就业。

红薯,在这个深山沟成为主导产业。每天在周家寨村口,都有几十辆运输红薯的大卡车排成长长的车队,等候着进村。

周寨村63岁的王永海,去年流转了100亩土地种红薯,一亩地纯收入在2000元左右,尝到了甜头。今年在外县流转了50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红薯。三道水乡李必强今年流转土地190亩种红薯,双河村村民王正国流转土地400多亩,全部种上了红薯。红薯产业的发展前景带动了乡亲们种红薯的热情。

思南县人大、人大代表在助推红薯等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一方面密切了和村民的关系,一方面助推了乡村治理,为老百姓带来幸福生活。依托红薯产业带动,周寨村建立“双高”红薯集中育苗、种植基地,创建了红薯酒厂、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机大米加工厂、周寨村养牛场,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村民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农场,拓宽增收渠道。

2023年,周寨村集体收入超150万元,集体资产超千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2.6万元,入列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周寨村每年给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800元,70岁以上的2000元,80岁以上的3000元。同时还开办了老年人幸福食堂。专设助学金,村里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到考上大学、研究生、博士,都有专项补助。

该县各级人大代表在活动中,一方面带领老百姓发展产业,一方面也增长了才干。张诚一边自学现代传媒技术,一边培养公司的电商团队。目前,该公司40余人的电商直播团队已入驻抖音、淘宝、京东、拼多多等10多个电商零售平台。公司25岁的销售主播陈田婷,一场直播的销售额达20万元。她说:“我原来只想进厂当个工人,张总却手把手把我培养成了收入高、又时髦的主播。”同时,该公司还与全国5万余名微商、网络达人合作拓展销售,有的甚至把酸辣粉卖到了欧洲、中东等地,让深山红薯粉成为“网红粉”。今年“双十一”活动期间,该公司销售4760万元。

让人惊讶的是,周寨村村民大会是在抖音上召开,克服了村民居住散远、老人出行不便、处于不同劳动岗位等困难,可以随时随地召开。很多老人也因此学会了玩抖音。现代社交软件,拉近了人大代表、村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距离,基层治理也用上了现代技术手段。

小红薯蝶变的故事还在继续:新薯种即将量产,县城的新厂房即将投产,销售额节节攀升,今年有望超7亿元。

我省的乡村振兴一定要靠各县本地对路的农业产品,上下共力,研透市场,稳扎稳打,定能取得成效。思南县上下共同发力的红薯产业已经为我省农村产业发展找到一条新路。

--> 2024-12-30 “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2825.html 1 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