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合约食堂向“合约食堂+小食堂”“合约食堂+乡村旅游”“合约食堂+道德讲堂”“合约食堂+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模式转型,今年6月对口帮扶单位贵州省丹寨公路管理段向上级部门申请乡村振兴项目资金4.4万元,帮助黔东南州丹寨县南皋乡大寨村完成“合约食堂”改造。
合约食堂,简单来讲,就是村里集资修建一个食堂,凡是要办酒的都到这里,并约定参加酒席的人数、饭菜和烟酒价格、礼金标准等。乡村酒席统一办理、统一使用厨具、统一采购,并明确可办酒席的种类、桌数,酒席标准、送礼的标准等,有效遏制了滥办酒席、借机敛财的不良风气,酒席安全、卫生等也得到了保障。
无论谁家办合约食堂酒席,每桌10人,每场酒席规模不能超过10桌,每桌菜的成本不得超过300元,规定在子女升学、乔迁新居、生日庆典等酒席,食堂拒绝操办,合约食堂里的规矩不少,却受群众欢迎,让群众从“吃不完的酒席、送不完的礼钱”之中解放出来。合约食堂从头至尾张罗酒席,既遏制滥办酒席之风、培树了乡村文明新风,又解决了一些空巢村民无人帮忙的后顾之忧。
“全村的婚丧嫁娶,就是在合约食堂办的酒。只用出场地租赁费、用具使用费再加上自己采购食材的费用,比在家里办酒要节约1万元以上,还不操心。”说起村里的合约食堂,大寨村村民们赞不绝口。大寨村的合约食堂位于全村的中心,可以满足全村300余户村民婚丧嫁娶办酒的需求。
通过改造合约食堂,贵州省丹寨公路管理段派驻南皋乡大寨村驻村第一书记贾俊向村民宣传合约食堂办酒席相关制度、流程,动员群众正确使用合约食堂规范举办酒席;利用微信群、广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播放宣传音频,引导群众主动抵制不良风气、倡导勤俭节约的移风易俗等文明新风尚,养成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真正让人情减负,为文明加分。
(胡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