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晓梅 贾智 于颖 周蕾 摄影报道
深居小巷的小餐馆火了,身为老板也是餐馆唯一厨师的蔡世美却愁了。
“人家来这等很久得不到吃,有些客人甚至生气就走了,说我摆架子,实际上我真的不是。”
今年夏天以来,许多自媒体博主前来探店打卡,四面八方的食客蜂拥而至,常常需要排队等待一两个小时,只为吃上大众点评贵阳市大营路美食好评榜第一名的味香苑小餐馆。
一大早,蔡世美就在厨房忙活,一个个猪腰子在他的花刀下,被切成均匀的开花条状。
“买菜和炒菜都是他一个人,真的忙不过来。”在一旁清洗盗汉鸡原料的陈大姐为老板“申冤”。餐馆4年来就只有她一名杂工,直到近几个月才多请了两个阿姨和一名年轻的厨房帮工。
每天早上7点,蔡世美准时起床,到大营坡菜场买菜。没有固定的货源,当天看着哪家的好就买哪家。
“我们家都是真材实料,今年5月外地人涌入之前,基本上全是本地回头客。”老板娘朱琼主要负责点菜、收银。
11点,店里进来了当天的第一桌客人。
“我们看着营业时间卡点来的,在这吃完饭,再去民生路逛逛,下午就坐飞机回江苏了。”王先生和陶女士说,此次3天的贵州之旅,是为了美食而来。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美食旅游发展报告》显示,92.3%的受访者会在旅游前或旅游中做美食攻略;93.1%的受访者将体验当地美食作为旅游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旅游空间从风景到场景的转变,美食为城市文旅经济增添发展活力。
今年5月以来,朱琼在店里看到了很多新面孔,听到了很多外地口音,接到了很多北京、上海、黑龙江等地号码打来的订餐电话。
“七八月份进店的几乎都是外地人,不提前预约是吃不上的。他们中很多是年轻人,喜欢拍照。”朱琼觉得很新鲜。
在熊熊火焰中不停颠锅翻炒的蔡世美,每天都会开心地抱怨,“天天都有炒不完的菜。”
11点18分,第二桌客人进店,第一桌客人的三菜一汤刚好悉数端上桌。
“我们是路过的,抖音上看到他家就来了,吃完饭继续开车回湖南。”不同于第一桌顾客的细细品尝,第二桌的四名男食客一顿风卷残云。
餐馆里逐渐热闹起来,有同事聚餐的,有一家三口来吃饭的,还有情侣相约前来尝鲜的……130平方米的小餐馆很快坐满了人。
蔡世美按单下锅炒菜,一桌做完接着做下一桌。
“客人比夏天稍微少了点,但外地口音依然多。”对于生意好,朱琼说不出具体原因,但她知道和这些年贵州大力开展的旅游宣传分不开,“旅游的人多了,我们生意肯定就好!”
其实数据就有答案,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中,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了11.0%、14.8%。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了8.4%。
到了冬季,贵州依托支支串飞、小车小团、贵南冬季阳光休闲旅游带、民俗节庆、温泉康养、南国滑雪等六类特色产品持续火爆,并且还有优惠政策。
“厨房有点简陋了,过完年我就装修一下。”朱琼开心地计划着。而蔡世美,继续“烦恼”着,“炒不完,根本炒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