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技与剧的融合 景与情的诗化

——观当代大型杂技剧《脊梁》有感

《脊梁》剧照。

刘欢 李嫣然

12月12日,由贵州文化演艺集团出品、贵州省杂技团制作演出的当代大型杂技剧《脊梁》精彩亮相贵阳。作为2024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该剧立足贵州路网“天堑变通途”的历史飞跃,通过贵州人建设家乡的奋斗史展现“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用“小人物”“小切口”讲述“大故事”,生动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而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杂技艺术“融技于剧”,更表达了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贵州故事的文艺担当。

杂技的真功夫与戏剧的假定性完美融合

杂技演绎的是真功夫,而将其置于戏剧的假定之中,使杂技表演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与更加深刻的表达。《脊梁》中运用的杂技技巧包括木桩、蹬鼓、独轮车、皮条、U型绳、晃梯、多维球技、魔方、悬浮浪板、荡杆、软钢丝、平绳、摇摆杆、车技、空竹等几十个种类,这些技巧的选用,都与作品的主题思想、表现情景环环相扣。如第一场“梦出腊子崖”通过木桩、蹬鼓展现少数民族的祭祀仪式,用皮条与U型绳技巧展现开山的惊险奇;第二场“冲破拦路虎”通过晃梯、头上单手顶等技巧鲜活展示工程队的生产生活样貌。

在刻画情境的基础上,杂技演绎又渲染戏剧氛围,增加作品的剧场性,如第六场“遇险见真情”中“软钢丝”与“平绳”的技巧使用,使工程队救助“攻坚队”的氛围更加紧张。在一定程度上,“真功夫”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形式,当高难度的技巧被编排进起承转合的故事中,杂技的表现边界也被大大拓展。

杂技技巧拓展了戏剧的表现方式,而反之,戏剧的假定性为杂技提供了广阔的叙事和表达空间。

杂技语汇解构与叙事的特色表达

在没有语言支撑的杂技剧表演中,如何使技巧与剧情完美贴合?《脊梁》在杂技语汇的解构和叙事上下足功夫,丝毫没让观众产生技巧与剧情“两张皮”的感受。这里的“解构”绝不是摧毁和破坏杂技的表演体系,而是创造性地拆解、组合、重构,将杂技技巧的各个元素根据剧情需要,重新填入其中,既包括技巧和动作的研发改良,又包括演员与道具充分磨合,方能完成舞台呈现。

如果说技巧的解构是服务剧情的基础,那么让杂技技巧叙事则体现了戏剧语言的功能性。杂技艺术就本体来说,更倾向于技巧表现,在叙事功能方面相对薄弱,而《脊梁》中杂技的叙事语言运用则恰如其分,实现了用杂技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如第三场“邂逅断层山”中的多维球技与科技感极强的舞美呼应,一颗颗球弹起像极了山体岩层中的地质物质,充满了不确定性,加之男女对手技巧,展现施工中需突破的技术难题;又如第四场“勇跨乱风谷”中,悬浮浪板的巧妙运用烘托出高山深谷中筑路的难与险,演员为战胜“怪风”在空中桥梁上倒挂、翻滚等多个技巧将紧张的剧情推向高潮,让观众为之捏把汗,实现了技巧与剧情高度融合。

现实题材的一次诗意化表达

诗意是作品戏剧性展现的一个重要元素,现实题材作品如何做到写实与写意共鸣,《脊梁》在主题的诗意化表达上作了很好的诠释,尤为凸显在以下三个方面。

诗化意象。腰带作为剧中的核心道具之一,运用得巧妙而有内涵,不仅丰富了剧情内容,更深化了主题思想。这条腰带,既是使命的传承、又是情感的传承,激发了剧中人物关东方的斗志与决心,带着父亲的重任、母亲的嘱托、爱人的期盼,带领乡亲们加入建设大军,完成了修路架桥的艰巨任务。这条腰带,也凝聚着贵州人民为实现梦想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诗化情景。寓情于技、寓情于景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通过诗化情景的营造,人物的内心情感通过杂技语汇被细腻描绘和渲染,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如第五场“与娘亲诉说”中,关东方一人在荡杆上,与阁楼上年迈的母亲遥相呼应,这一幕,宛如一幅深沉而细腻的画卷,将十年离乡背井的游子心事慢慢展开,十年的艰辛、十年的思念,都在演员旋转翻腾中娓娓道来。而后,男女演员又运用荡杆技巧,将爱情的绝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化音乐。该剧巧妙地将少数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与起伏跌宕的剧情相得益彰。民族特色为剧情增添了浓厚的地域色彩,而配以现代音乐的多样化表现手法,更增添了节奏感与表现力。特别是主题曲《吾乡》使作品内涵进一步升华。一句“逆着风是我的模样”是贵州人民攻坚克难、铺路架桥的决心与坚守;一句“云端高路是大地的脊梁,连着星辰大海,千山万江”是贵州道路交通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句“万桥飞架是吾乡,此心安处是吾乡”是新时代贵州的崭新面貌和贵州人民心境的真实写照,词曲意境满满,既恢弘大气又不失细腻温暖,为本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戏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杂技剧《脊梁》正是一次戏剧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路上的生动探索和实践。综观全剧,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精神内涵,不仅让我们领略了技与剧的完美融合,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景与情的深远诗化。每一幕都是对新时代贵州精神的生动诠释,每一场都是对人民坚韧不拔、追求梦想的赞歌。《脊梁》的故事虽然落幕,但其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作者系贵州大学讲师)

--> 2024-12-27 ——观当代大型杂技剧《脊梁》有感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2661.html 1 技与剧的融合 景与情的诗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