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山海情深跨千里 携手并肩共振兴

——安顺市镇宁自治县高质量推进东西部协作

镇宁思源实验学校开展户外教学活动。

东西部协作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一课两讲”培训。

广州知用学校到镇宁马厂中学开展教学交流活动。

镇宁蜂糖李。

广州东川路小学到镇宁三小开展教学交流活动。

镇宁小黄姜喜获丰收。 胡彪 摄

胡彪

山海情相牵,携手共发展。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与安顺市镇宁自治县结成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关系,两地携手开启新征程,共赴山海之约。

三年来,越秀区、镇宁自治县高度重视东西部协作工作,持续加强全方位、多领域的联动合作,不断加强组织领导、人才交流、劳务协作、消费协作,推动产业项目落地落实,全方位、宽领域持续发力,推动双方协作领域持续扩大、协作层次不断提高、协作方式更加多样,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 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眼下正是镇宁小黄姜收获的季节,田间地头、山坡陡地,一片片、一行行金黄的姜苗展现着别样丰收之美。

在田间,已有许多农户正在忙碌着拔小黄姜,而位于丁旗街道马鞍山社区的丁旗洗姜厂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成为了镇宁小黄姜产业链上热闹非凡的核心地带。

进入洗姜厂,一股浓郁辛辣的姜味扑面而来,工人们正在分拣台上迅速将有瑕疵、受损的姜块挑出,现代化的清洗设备全力运转,水流源源不断冲刷小黄姜,被彻底洗净的小黄姜焕发出金黄亮丽的色泽,通过传送带直接到达货车车厢的包装袋里,工人们只需要打包封口就完成了工序,规范化、标准化流程,使清洗加工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丁旗洗姜厂是丁旗街道易地扶贫搬迁点后续扶持建设项目,2021年以来由东西部协作资金投资575万元新建,洗姜厂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场地硬化8000平方米,配套水电网设施、变压器、脱泥机等。2024年又投资180万元建成生姜冷链仓储项目,新建5000立方米生姜收储冷库,为推动镇宁小黄姜产业链式发展提供保障。

镇宁小黄姜,撑起大产业。近年来,镇宁自治县充分挖掘自身地域环境优势,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将小黄姜产业列入全县重点产业培育,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小黄姜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效益化方向发展,做好推动农产品变现、农民群众增收的大文章。经过多年的打造,小黄姜产业已成为该县的优势特色产业。

自2021年越秀区与镇宁自治县结对协作以来,两地聚焦镇宁资源禀赋、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深耕镇宁蜂糖李产业发展,注入产业发展新动能,以蜂糖李产业为核心,通过科技赋能、标准建设、品牌提升等举措,共同推动蜂糖李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符合镇宁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

2022年,广州市科技局投入专项帮扶资金100万元,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和安顺农科院等科研力量,开展蜂糖李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成功选育出多个优良品种,开展种植管护技术相关培训60期(次),实现核心产区农户全覆盖,促进了增产增收。

2024年,东西部协作资金再次投入250万元,支持贵州蜂糖李研究园项目建设,涵盖基因组测序、种质资源保护、节水灌溉、种植区数字化建设、绿色防控等多个领域,确保镇宁蜂糖李保持品质优势,满足产区品质迭代升级的刚需。

同时,在蜂糖李产业数字融合试点基地,架设了摄像头、土壤感应器、气象感应器等数字化设备,开发了集溯源、进销存、物流跟踪等功能于一体的数据库平台,实现了供应链环节的可追溯性,提升了消费体验。

自今年6月中旬镇宁蜂糖李上市以来,在粤港澳大湾区等消费市场持续刮起了“甜蜜旋风”,销售额突破1.6亿元。7月初,一批镇宁蜂糖李在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启程飞往泰国曼谷,实现贵州蜂糖李出口“零的突破”。未来,越秀镇宁两地将继续利用东西部协作政策优势,推动镇宁蜂糖李走入湾区、走向世界。

2024年,镇宁蜂糖李种植、产值规模均居全国第一,稳定种植面积22.01万亩,投产面积达16.9万亩,产量6万吨,总产值约32.36亿元,带动1.5万户6.2万人增收致富。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镇宁自治县始终立足资源禀赋,挖掘放大自身优势,聚焦产业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培育带动精品水果、茶叶、小黄姜、瓜蒌四大主导产业和蛋鸡、冷水鱼、生猪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镇宁樱桃”“镇宁蜂糖李”“镇宁小黄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推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

随着东西部协作步伐不断加大,越秀、镇宁两地不断深化乡村振兴协作,建立乡村振兴协作可持续合作长效机制,形成“高层推动、部门联动、资源共享、全面协作、聚焦人才、振兴乡村”的工作格局,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保障。

■ 按下教育发展“快进键”

山海赴新程,让生命焕发亮丽底色。三年前跨越千山万水,从广州踏上前往安顺高铁的那一刻,吴维娜便在心底许下了诺言。

2021年,吴维娜通过组织的考察和选拔,来到安顺市镇宁自治县民族中学开展教育帮扶。

“教育帮扶是东西部协作的重要内容,是助力越秀区和镇宁自治县高质量发展、携手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行动。”深知教育帮扶的重要性,吴维娜一刻不敢耽搁。她按照“安顺所需,广州所能”的原则,充分发挥广州教育资源优势,输出广州大教研模式,植入广州课堂教学模式和学校管理理念,全面复制推广东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推动西部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1年4月,作为越秀区教育帮扶镇宁自治县的带队组长,吴维娜老师带领支教老师一行到镇宁民族中学结对帮扶的六马镇民族中心小学、简嘎乡各小学(教学点)实施蹲点调研。通过党委会、教职工大会等渠道积极参与镇宁民族中学的管理。

协助学校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探索出教师新的成长路径。在她的建议下,围绕办学方向、学校治理、课程教学等八个维度,帮助镇宁自治县民族中学于2021年12月顺利通过申办省级三类示范性高中初评,2023年6月通过复评,完成由当初的薄弱学校向优质学校的初步转变。

同时,吴维娜老师还发动广州的学生家长和商会会长为镇宁民族中学连片帮扶的乡镇(街道)中心小学、教学点捐赠各类玩具、运动器材、学习用品金额达22800余元。在真情帮扶中,吴维娜与当地师生结下深厚友谊。

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做到“软件”“硬件”全面同步提升,近年来,越秀持续在资金、人力、物力上给予镇宁支持,不断完善镇宁教育基础设施、基础保障的完善,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与配套服务共享。

2023年9月,在粤黔两地教育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诗歌集正式启动创作、编辑等工作。共征集两地多所学校5000余首学生作品,越秀区积极给予了资金和技术支持,其中的3000余幅插画,是由两地多名专业美术老师给与公益性帮助。

今年8月,由粤黔两地多所学校携手创作的诗歌集《种子在大地上飞翔——禾苗诗歌集》在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上发布。

“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我们教学中关注的一个重点,在帮扶团队的帮助下,我们尝试教孩子们写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诗集的成功出版离不开粤黔两地的大力支持。”诗歌集主编、镇宁思源实验学校教师赵永富说。

该项目只是越秀帮助镇宁众多教育帮扶项目之一。借着教育帮扶的东风,镇宁通过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完善了镇宁思源实验学校录播教室、建设了电子班牌;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第五小学建设塑胶运动场;为沙子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进行维修改造……

自新一轮结对帮扶开展以来,镇宁获得东西部协作项目9个,资金共计978.4万元,有效助力镇宁教育基础设施完善。同时通过广州地区的社会捐赠,积极开展爱心帮扶,资助贫困学生、完善教育教学配套设施等。

在镇宁与越秀区方面的不懈努力和协同配合下,镇宁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2024年镇宁新增省级骨干教师6人、市级骨干教师23人、市级骨干班主任11人,市级教坛新秀34人。

■ 狠抓人才队伍“引育留”

11月13日,镇宁自治县人民医院迎来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巡回医疗队专家的到来。

在镇宁自治县人民医院大厅门口,前来就诊的群众络绎不绝,场面热闹有序,十分暖心。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医疗队的11名专家医生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常见病、慢性病,耐心仔细地为他们把脉问诊,并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提出具体有针对性的诊疗建议,受到了现场群众的一致好评。

此次共有肿瘤科、急诊科、心血管内科、中医科、皮肤科、内分泌科、药剂科、骨科、神经内科、康复科、医学影像科的11名学科专家就相关学科疾病进行义诊。同时,还带来肺结节筛查管理、肿瘤康复、抗真菌药物使用、毒蛇咬伤的救治、主动脉瓣置换、糖尿病日常管理等新理念和新技术。

专家们不仅提供了专业和针对性的治疗建议,还精心开具了个性化的药物处方及康复指导方案,并对患者讲解卫生保健知识、饮食安全、合理用药等常识。

人才交流是穗安协作的重要内容。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拉开帷幕,广州与安顺建立了结对关系。三年来,在医疗服务方面,两地携手共进,广州市源源不断地向镇宁自治县输送医疗人才和资源,一批又一批来自广州的医疗专家奔赴镇宁自治县,带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深入当地医院开展坐诊、手术指导、学术讲座等,通过“结对子”“拜师徒”“学科合作”等方式,大力实施“组团式”医疗帮扶,实现由“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为镇宁自治县打造了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立足“镇宁所需,越秀所能”,东西部协作工作中,越秀、镇宁已经不再是“单向输入”的简单帮扶,聚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两地的目光同时落在了“人才”这个关键点上。

围绕镇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越秀区每年组织一批农业科技、文化旅游、城市规划、社区治理、环境整治、经济金融管理等有关领域专家人才赴镇宁开展把脉问诊,并结合远程指导、视频连线等方式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为镇宁自治县各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人才支撑。

越秀各方人才汇聚黔中,坚持“输血”的同时,镇宁立足自身所需,着力激活自身“造血”功能,从城市规划、教育医疗、现代农业、旅游发展、经济金融、社会管理等重要职能部门中,每年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担当精神足的干部人才,通过委培、进修、脱产学习等多种方式到越秀区相应部门跟岗锻炼。

两地党政干部频繁“串门”,通过请进来、派出去等方式,双向训育、多维锻炼,构建起东西部扶贫协作干部人才交流的长效机制。

围绕镇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选派一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县直部门负责人赴越秀区参加专题培训。越秀区委组织部每年组织开展的各类主体培训班次,给予镇宁一定数量参训名额,支持镇宁自治县选派优秀干部参训,让两地干部在培训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本版资料图片除署名外由镇宁自治县委宣传部提供)

--> 2024-12-27 ——安顺市镇宁自治县高质量推进东西部协作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2642.html 1 山海情深跨千里 携手并肩共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