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固根本 党旗扬

六盘水深化党建引领“强双基”一线观察

六枝特区岩脚镇青杠林村“幸福田园”项目。 (六盘水市委组织部供图)

水城区杨梅乡山桐子育苗基地。 通讯员 姜宁 摄

黄泥田村村干部在群众家中走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立 摄

双洞村党支部书记杨睿(右)给村干部传授工作经验。 通讯员 张敏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孙勤 刘定珲 黄瑶

新闻提示

六盘水,这座拥有“江南煤都”“中国凉都”“生态绿都”三张名片的工业城市,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聚焦“减负、增收、提质、拓渠、优考”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吹响了凝心聚力抓党建、持之以恒“强双基”的奋进号角。

党建领航,初心永挚。六盘水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照省委《关于深化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若干措施》,一招一式抓分解,一项一项抓落实,不断向基层聚力、朝基础聚焦。截至目前,全市“强双基”细化分解的一条条政策实招正加速转化为基层党组织的实力、活力和战斗力,党的旗帜在凉都大地高高飘扬。

1、“五减”行动真减负减真负

走进盘州市丹霞镇黄泥田村,村活动室门口“一横四竖”规范挂牌清晰明了。

“以前,各种牌子满墙壁,办事群众都不知道该进哪个门,而且一块牌子就意味着一项工作,村‘两委’就这几号人,只能疲于应付。”说到减负后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唐盘南感到“一身轻松”,“现在,拆除取消不必要的牌子,卸下了分外的负担,我们串寨入户的时间更多了,服务群众的精力也更足了。”

唐盘南切身感受的背后,是六盘水在全市1152个村(社区)大力实施减事务、减标牌、减证明、减考评、减报表“五减”行动带来的实在变化。“五减”行动实施以来,六盘水共清理不应由村级出具的证明事项43项,拆除外墙标牌9842块,持续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有序推进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加强市县乡村政务服务“一张网”体系建设,文件会议、督查检查考核实现“只减不增”,推动村(社区)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办实事、抓落实。

在为基层减负松绑的同时,六盘水还大力为基层扩权赋能,采取“减上补下”方式下沉110名编制到乡镇(街道),推动市县乡三级领导班子包保联系2330个网格,配备城市社区工作者2466人,向“五类村”全覆盖选派623支驻村工作队1884名驻村干部,持续配强配齐基层人员力量,为城乡基层治理源源不断注入活力。

“现在,我们村‘两委’腾出手来,就是一门心思抓发展、抓治理、抓服务……”唐盘南笑着说,“目前准备完成一个养猪场的扩建工作,带动更多群众增收。”

如今在六盘水,通过减负和赋能的双向加持,曾经陷于表格会议的基层干部,正活跃忙碌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

2、“一村多策”兴产业促增收

岩脚村位于六枝特区岩脚镇中心区域,盐商古驿道穿村而过,道路两旁商铺林立。“特殊的位置,有限的耕地,搞不成规模化种植养殖一直是我们村‘卡脖子’的发展难题。不过,现在好了,我们找到了跳出农业、发展三产、多种经营、多元发展的路子。”岩脚村党支部书记李登忠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岩脚村充分发挥镇中心人口聚集、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群众物业需求大等优势,成立民心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承接物业服务、卫生清洁、停车场管理;创办村电商服务中心,帮助群众销售农特产品;联合周边4个村集体共同出资,流转土地打造集农业、旅游、餐饮、民宿为一体的“幸福田园”项目,不断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增收。

2023年,岩脚村又开发出增收新产业——利用财政惠农资金支持,购置耕地机、收割机和无人机,组建农机服务队为全镇产业项目和周边农户提供现代化农技服务。今年,岩脚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00多万元。

作为六盘水2023年重点培育的集体经济示范村之一,六枝特区落别乡牛角村同样在多种经营、多元发展上尝到了甜头。

近年来,牛角村从无人问津的小村庄跃然成为游客心驰神往的旅居地,相继入选贵州省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里的民俗博物馆、茶厂、饮料厂、汽车租赁、长桌宴等项目均有村集体经济的参与,通过资金入股、资产租赁等多种模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蒸蒸日上,今年预计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5万元。

一花不是春,百花春满园。近年来,六盘水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市委常委会坚持每季度听取一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情况汇报,按照整合资源、分类突破、集中攻坚的思路,将928个村精准分类为示范带动、巩固提升、基础攻坚3个类型,实行“一村一策”“一村多策”,择优选取30个“整乡推进”乡镇、80个“连片推进”村,总结推广“10种参考发展模式”,建成市、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训基地21个,探索出六枝特区“村企联建”、盘州市“一社五队三保障”、水城区“五营方式”、钟山区“百村十型”等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有效推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升。今年,该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收入达1.26亿元,同比增长14.55%。

3、“排队抓尾”优考核增干劲

冬天,在草木萧瑟的山林,红彤彤的山桐子果实挂满枝头,十分耀眼。

走进水城区杨梅乡姬官营村,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山桐子育苗基地,他就是村党支部书记刘纯举。

“在‘排队抓尾’工作中,姬官营村被评为‘中间’,我们村里的同志都憋着一股劲,决心打个‘翻身仗’。”刘纯举说。

今年以来,六盘水坚持不搞另起炉灶、不搞繁琐指标、不增加基层负担的排队分类要求,着力整顿后进基层党组织、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并通过“排队抓尾、双整双创”统筹整合、优化改进对村(社区)的各类考核,推动基层考核“瘦身健体”。

作为“中间村”,姬官营村“两委”班子坚决破除“等靠要”躺平思想,突出强基固本,以产业振兴为导向,立足当地丰富的野生山桐子资源优势,积极向先进村学习,多次组织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分析问题短板,厘清工作思路,精准破解发展难题。

随着姬官营村逐渐向先进靠拢,今年9月,刘纯举被推荐参加全省农村党组织书记视频培训班,并在结业式上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姬官营村的争先实践,是六盘水基层党组织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的生动注脚。

排队仅是第一步,考核也只是手段,关键是树牢干事创业的风向标,通过“抓两头带中间”,激励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今年8月,六盘水运用“排队抓尾”结果建立“擂台大比武·书记勇争先”常态比拼交流机制,并举行了首次比拼交流,8名先进、4名后进乡镇(街道)党组织书记上台交流、亮单晒绩,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作点评讲话、指导做好乡镇工作的方式方法。同时,六盘水还积极将“排队抓尾”结果,运用到干部选拔任用、调整处理、教育培训、典型选树等方面,推动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截至目前,10名先进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中提拔晋升或交流任职8人,对128名先进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建立信息库跟踪培养,大力营造了以实干为荣、用实绩说话的良好氛围。

4、储备精兵强堡垒助振兴

绿水青山,黄墙红瓦,走进钟山区月照街道双洞村,宛如闯进了多姿多彩的“桃花源”——避暑经济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点燃“夏日引擎”,月照养生谷景区逐渐形成康养小镇产业集群。

“我们这里有各类特色农家乐22家、乡村旅馆45家,床位数达1500余张。依托气候优势、区位优势,发展乡村避暑旅游,村民们都吃上了旅游饭。”钟山区月照街道双洞村党支部书记杨睿说。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

杨睿,大学毕业后从村文书干到村委会主任,再到村党支部书记。十年间,他从乡村“小白”成为振兴“头雁”,带领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一起做好避暑文章。

杨睿说,前几届的换届选举,双洞村面临无人可选、无人可用的困境,后来经过村“两委”协商,采取了“育苗升级”和“能人请回”的方式,重点从村民代表、外出经商能人、复员退役军人、返乡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中选拔人才。

人才兴则乡村兴。在城乡人才双向奔赴中,六盘水大力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按照拟留任村党组织书记、现任村“两委”其他干部、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本地退役军人、机关事业单位下派“七个储备一批”模式,聚焦工作履历、职业经历、个人学历精挑细筛、选拔储备村级后备力量。同时,坚持储备、培育两手抓,以实战化导向实施“以岗代培”,开发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助理3类岗位,对后备力量进行适岗培养,帮助提升业务技能水平、群众工作本领、农村治理能力。

截至目前,六盘水市已储备培育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2053人、村“两委”其他干部后备力量2436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大专以上学历1590人、占77.4%,一批批农村职业经理人、新农人充实到村级“好班子”“好班长”队伍。

此外,六盘水还依托2所市内职业院校,持续开展村干部学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今年新增组织296名村干部报名参加“初升专”“高升专”“专升本”学历提升;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2024年社区工作者新增持证人数127人,总数由2022年推行之初的8人增长至198人。

“基层工作庞杂,难免有本领恐慌。”廖连飞担任村干部后,为了让村里的手工刺绣文化重焕光彩,虚心向村里的老人请教刺绣技巧,一针一线地传承着这份技艺。

凭借精湛的泥水工技术,被誉为村里“土专家”的周先奎组织生态保护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环保宣传活动,让双洞村成了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今年,又有2名储备年轻干部按程序进入村级班子。”在杨睿看来,乡村人才的“一池春水”正在激活。

轻车壮马阔步行

基层工作好比“拉车赶考”。要想车子行稳致远,既要“轻车”,也要“壮马”。记者通过聚焦来自村镇两级的人物、故事、细节,以小见大地透视六盘水基层党组织扎实推进基层治理的图景。

今年,六盘水进一步以“强双基”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描绘基层善治新图景——

以强化领导起笔,认真贯彻省委、市委关于推进基层基础“强双基”的安排部署,紧盯《关于深化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若干措施》,逐项抓推进、细化抓落实,实现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链条”领导。

以要素保障运笔,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落细落实干部、经费、政策等工作支持和要素保障,不断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

以不负人民奋笔直书,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踏破千家门,温暖万人心,着力解决关键小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 2024-12-27 六盘水深化党建引领“强双基”一线观察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2639.html 1 固根本 党旗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