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果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并将科技金融置于首要地位。
建行贵州省分行积极响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聚焦贵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将科技金融列入重大战略发展安排,靶向发力,奋力抢占科技金融发展制高点。
特别是今年以来,该行牢牢把握贵州科技产业发展脉搏,通过健全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的“六专”“五全”服务体系,持续打造“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生态圈,并借助“科技+数字”手段不断破解科技型企业在发展约束下的“最优解”,让最优惠的金融政策、最优质的科技金融产品更精准地为广大科技型企业服务,助推贵州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产业集群“百花齐放春满园”。
“六专”服务 练好内功
当建行贵州省分行扛起肩头责任,围绕构建高质量科技金融体系,统筹规划、谋篇布局,以专门服务机构、专业人才、专项考核、专门风控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专业科创评价迭代优化工作的“六专”服务体系从建立到日趋完善,亮点频出——
今年,该行首季科技金融工作方案、科技金融行动方案等专属工作方案先后出台,明确了想企业之所想、解企业之所困的务实举措与保障措施。
做好科技金融,人才蔚起业务兴。该行用一场场科技金融“一行一策”“科技金融业务”等多层次、差异化培训,激活了专业人才的“一池春水”。
将“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作为鼓励加快对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方,从建立专项考核、配置专项费用双管齐下,营造了群雁齐追的奋斗氛围。
为了让科技金融“致广大而尽精微”,该行着力于专业科创评价体系迭代工作解开“数字+科技”锦囊,依托“科企GPS”“星光STAR”等工具,以及正在开展的“科创雷达”“企业科创评分”“专利估值”等各项成果,抓住企业“技术流”和“能力流”等关键技术指标作为评级和授信参考标准,将知识产权转化为企业扩产升级所需的“现金流”,有效击破了科技型小微企业轻资产融资难的壁垒。
当企业“沉睡”的数据活起来、成为“现金流”,该行从强化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能力、优化完善科技型企业贷款尽职免责制度、执行差别化风险容忍度政策3个方面下足管控功夫,将合理审慎测算、避免过度授信、优化业务流程、研究建立正负面清单一一纳入专门的风控制度,用金融科技工作前端为开展科技金融业务做好保障。
当贵州建行人鼓足干劲,全力推动科技和金融双向奔赴,一个圆满的句号画在2024年的年终岁尾。
2021年以来,该行已为上千户科技型企业投放信贷资金超600亿元。建行科技金融与“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共振能力愈发强劲。
精准把脉 科学开方
成效来自于该行“六专”服务体系,也与其做好科技型企业全周期陪伴、科技型企业全链条覆盖、聚力重点方向全维度支持、共建科技创新全生态赋能的“五全”服务体系密不可分。
若前者着重围绕立身之本固垒提质,练好科技金融深厚“内功”,那后者则更擅于对科技企业发展中的“疑难杂症”精准“把脉”科学“开方”——
该行针对不同发展时期的科技型企业“苗木”,探索开发了各有侧重的金融“养料”,并主打“全周期陪伴”,力护每一个科技创新企业都能在贵州的营养沃土茁壮成长。
“幼苗”般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依托纯信用授信的最高可获1000万元的“善科贷”“善新贷”,以及“企业创新积分贷”弱担保类、风险分担与补偿类贷款与之更为匹配;
宛若“小树”的成长期科创型企业,有“科技易贷”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快捷融资产品,高效满足此类企业5000万元以内的日常经营周转类融资需求;
已长成为“大树”的成熟期科技型企业,更有“科技成果转化贷”等金融产品支持成熟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推广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
在探寻科技金融与科技型企业的“嵌入路径”中,为让服务更暖一些,该行将健全差别化政策作为又一试金石,根据对科技型企业的全景画像的评价结果,从贷款定价、内转价格和经济资本、信贷优先审批3个方面差别化增信支持,行业领先的优质科技企业纳入白名单制度,并给予一定内转价格优惠,不断提升服务含金量。
该行在步步深入中打通了与政府部门、行业主管机构、产业园区合作的渠道,共同强化国家高新区和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对企业创新能力评分结果的运用,以及科技公共信息在专业交流、数据共享、联合调查方面的应用,为共建科技创新全生态赋能,在不断提升科技型企业获得感的同时,更为新能源赛道、“数智黔乡”建设等重点方向带来全维度支持。
向新而行 提质致远
临近年关,黔南高新区牛场双龙工业园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我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贵州某化工有限公司,正以十足的干劲拥抱晨光。
车间里,运转不停的智能化器械忙着生产钛白粉,密封后由传送带运至成品库,在码垛机的自动操作下摆放整齐,即将运往涂料、油墨、化纤、陶瓷等工业领域。
“我们一直紧密围绕‘循环、创新’这四个字突破技术瓶颈,幸好有建行金融成为我们的助力。”该企业负责人说。
身处黔南州福泉市这个我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一核两区”规划布局的核心承载区之一,该企业多年坚持将创新技术付诸于实践,采用硫酸法生产的二氧化钛填补了我省钛化工的空白,更形成“钛—磷—硫—铁—钙”资源综合利用循环产业,产业结构迈向绿色化、精细化、高端化。
随着企业步入快速发展期,下游客户付款周期较长且多以票据方式进行结算,上游企业又要求现款现付。因该企业缺乏抵押物,融资金额较大,不少金融机构都持观望态度。
此时建行贵州省分行迎难而上,运用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该企业精准画像、增信,又从科技金融的百宝袋中拿出“知识产权质押及保证”作为风险缓释措施,为该企业授信并投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彻底解决了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助力企业发展。
不看“砖头”(资产)看“专利”(技术实力)的背后,正是该行对科技型企业价值和未来成长性的肯定。迄今,该行以近25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服务,赋予近20户科技型企业推进科技自主创新的底气。
带着同样的期许,该行准确把握我省2024年发展规划,借着发展新质生产力之势,再伸科技金融温柔之手——将贵阳贵安和“开阳—息烽”“瓮安—福泉”两大磷化工产业基地为核心,铜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聚集区和黔西南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聚集区的“一核两区”,作为重点施力所在。
依托相辅相成的“六专”和“五全”服务体系,借助专属科技金融产品,将建行金融“血液”,顺利地输送至川恒化工、中伟股份、盛屯新能源等企业发展“血脉”,企业加速切入“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双赛道发展,一批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以及新能源产业链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在这里走向共荣共生。
该行还围绕人民银行《关于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获取我省报送再贷款项目清单、2024年我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均新增超100户目标,再次盘算,通过抢抓以上新认定科技型企业、靠前营销,实现了建行科技金融的异彩再放。
基于前者,该行近期成功为某“专精特新”企业投放流动资金贷款,实现全省所有金融机构首笔“科技创新再贷款”发放,打造了新的样板;立足后者,完成新增科技型企业走访全覆盖,并帮助科技型企业走出缺少资金的困境,进一步推动技术出新、发展出新。
有力的举措、清晰的成效,都构成了建行贵州省分行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的核心,亦是建行科技金融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应有之义。
(本版图片由建行贵州省分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