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阳
纸币、红色票据、债券、银行票据、供应票证……在贵州财经大学票据博物馆内,各式各样“沉睡”多年的票据文物,正重焕活力,吸引着广大校内外师生的目光。
“经过多年建设,票据博物馆现已有9个展厅、馆藏各类票据文物1万余件,集中展示了我国历史上的部分股票、粮票、钱币和人民币。”贵州财经大学图书馆、票据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徐聚星介绍,建于2004年9月的票据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家以票据命名的专题博物馆。
“成立与财经有关的博物馆,对学校大有益处,学校搭建了一个集教学、科研及科普三位一体的平台,全力打造‘人文贵财’,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人文素质、人格心智素质、学科专业素质等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了解,票据博物馆不仅为经济史等专业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是一座思政的富矿。博物馆将票据资源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为学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提供了鲜活的教材。
学校还创新传播方式,与主流媒体合作共同推出“听老票据讲故事”系列视频,直观生动展现老票据背后的故事。
“听老票据讲故事”第一季共10集,最高单集点击量超过300万次,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成为学校标志性网络思政品牌,现已推出第二季。
目前,票据博物馆已获贵州省教育厅“优秀校园文化育人基地”“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贵州省科技厅“科普示范基地”,“听老票据讲故事——票据博物馆文化育人新探索”获教育部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