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阳
隆冬,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木黄镇新民小学,宽敞的操场上运动设施齐全,食堂里营养均衡的午餐香气四溢。这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覆盖木黄镇乌巢、荣光、坪洞口等6个行政村。
“我的三个孙儿都在新民小学,学校条件好,老师也负责,我很放心。”木黄镇坪洞口村枫香组村民周凤仙感慨。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基础教育关系着万千家庭的幸福。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追求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成了人民群众迫切的期盼和需求。
近年来,贵州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补短板、促均衡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推动义务教育发展更加优质均衡,书写了一份份有温度的答卷。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两座塔吊高高矗立,教学楼、宿舍楼、风雨操场等主体结构已全面完成。近日,记者走进遵义市仁怀市坛厂一小新建项目现场,工人正有序施工,综合楼屋面混凝土封顶完成。作为2023年省级重大项目,该工程是仁怀市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新校区建成后,将大大改善办学环境,也能助推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使辖区内更多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仁怀市坛厂一小副校长涂德青说。
坛厂一小新建项目仅是贵州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的一个缩影。
贵州坚持优质均衡发展理念,通过大力实施乡村学校硬化升级改造工程,有效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并加大学校软硬设施设备投资力度,提升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23年,贵州完成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995所,其中新建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100个。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3.5%、95.8%、92.4%,均超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完成新建改扩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186所、完善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313所、修缮乡村小规模学校等乡村学校161所,新增遴选694所公办强校计划项目学校,重点考虑乡村学校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通过遴选培育,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扩大优质公办资源供给。
今年,贵州还提出统筹利用村小学(教学点)富余校舍等资源,推进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且有实际需求的行政村公办幼儿园应建尽建,在常住人口不足2000人的行政村,结合实际需要联合办幼儿园。深入实施“园园达标”工程,提升农村幼儿园、薄弱幼儿园办园水平,补齐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短板。
优化城乡学校布局
撤并整合乡村小规模学校31所、建成3所村级寄宿制学校;启动万和初中配建学校、宏卓教育集团配建学校,完成第二十九小学改扩建工程项目,共实现新增学位6830个……铜仁市万山区不断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黔东南州凯里市按照“高中出城、初中进城、小学到镇、村上办园”的总体规划进行谋篇布局,实现该市每镇“一中二小”布局,“小学进镇”初见成效,学前教育在“每镇都有公办幼儿园”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大村大寨有公办幼儿园”目标。同时,每年根据学生数量变化对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和校点不断调整,该市中小学教育资源布局持续合理优化。
为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黔南州都匀市系统性谋划教育布局,将“都匀校点布局优化调整及城区义务教育阶段片区划分调整实施方案”列入都匀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项目,持续推进《都匀市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任务落实,实施相关教育工程项目建设,充分整合利用老城区和经开区现有教育资源。
贵州综合分析研判乡镇区域内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变化、交通资源状况、地理区位条件等因素,兼顾长远规划和近期发展需要,合理优化乡村学校布局,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推动优质资源共享
“这几年,在‘四环’教育共同体的协同发展下,我积极参与各类教师技能大赛,有了更多与其他优秀教师交流的机会,教学能力提升很快。”铜仁市思南县双塘街道文军希望小学,已从教11年的“90后”教师刘虹感慨。
针对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状,思南以城乡学校“手拉手”结对协作为载体,县域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教学点组建县域高质量发展共同体,管理共商、队伍共建、资源共享、考评共用,促进了全人教育、生态课程、高效课堂,有效缩小了学校差距,实现了该县教育资源的均衡流动。
促进中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贵州聚焦教育突出短板问题和瓶颈制约,启动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计划并实施“七大工程”,破解难题、补齐短板,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
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平台“聚通用”,开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贵州试点应用,持续优化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推动“三个课堂”应用实践,以教育数字化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和高质量发展,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正成为新常态。
贵州还提出,要综合采取集团化办学、学区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建设、乡镇中心校统筹管理、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教育组团式帮扶等措施,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办好一批农村新优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