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屹立时代潮头,直接面向农户——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基层供销社这样“供”和“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小友

“一直在江湖,从未离开过”的供销合作社,沉寂多年后正以改革之姿重新屹立时代潮头,既供应、又销售,担当起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在县以下直接面向农民的综合性经营服务组织,更是供销社服务“三农”的主要载体。近年来,我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基层社恢复建设,各地供销合作社创新体制机制,开展多元化经营,基层社百花齐放,蹚出一条条发展新路子,成为县域范围内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

示范引领百花齐放

近日,记者走访黔南州贵定县宝山供销社供销超市,货架上,大米、食用油等农特产品和各类日用品极为丰富,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兴隆。该供销超市是2021年省供销社联合社基层组织建设项目,经营性门店有256平方米,在销售农特产品和生活用品之外,还开展物流、仓储业务。

“借东西部协作东风,我们大力拓展广州市场。”贵定县供销合作社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销往广州的农特产品累计已超1000万元。

年底是农特产品销售旺季,在遵义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营运的遵义供销云仓,工作人员正忙着打包腊肉、羊肉粉、辣椒制品、酱香型白酒等年货,发往全国各地。

遵义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015成立,是遵义市供销社重点打造的“为农服务”电商企业。成立以来,该公司在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电子商务、活动策划、直播带货等业务上发力,构建起了一条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把一批批遵义优质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市场。目前,该公司拥有线下门店4家,并在京东、天猫、拼多多、抖音等平台开设农特产品店铺14家,累计粉丝量600多万。线上线下齐发力,去年,该公司农产品销售额8000万元,仅遵义供销云仓发货量就达100万件,被评为“2023年贵州省县级示范云仓”。

近年来,我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大力推进基层社质量提升示范县建设,基层社工作机制、经营服务模式已实现实质性突破,塑造了一批“服务功能全、社会形象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高质量发展基层社。目前,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基层社有1635个,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持续健全,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一度“老破小”的基层社,正在恢复、重建、焕新。

经营业务多点开花

“朋友们,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我们甘龙村的野香优大米……”面对镜头,姚敦云毫不怯场。

“王婆卖瓜,必须自夸。”姚敦云是铜仁市玉屏自治县甘龙村党支部书记、村供销合作社主任,也是甘龙村强村富民助农直播间的一名“村播”,“每天要在抖音平台直播两三个小时,这段时间重点推的就是甘龙大米。”

甘龙村供销合作社成立于2022年,近年来与玉屏自治县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选种、耕种、管理、收割,村供销合作社统一销售,走农业生产全程托管的“保姆式”服务新路。今秋,甘龙大米丰收,姚敦云通过抖音平台直播带货,他“接地气”的直播风格赢得许多粉丝。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甘龙村供销合作社今年直播带货已超5万公斤,包括玉屏黄桃、甘龙大米、食用油、羊肚菌等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额100万余元。

近年来,玉屏自治县供销合作社聚焦资源引资、政策争资、企业带动和改革引才,大力推进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巩固基层社组织经营基础,带动恢复基层社“造血”功能。现在,像甘龙村供销社一样的基层社已建起18个,广泛开展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消费品供应、再生资源回收、电子商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业务,极大提升了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能力。

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助力农业,我省供销社基层社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初步形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经营业务不断拓宽,涵盖农资供应、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现代流通、电子商务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同时,聚力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庄稼医院1363个,大力开展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新型业务和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技术指导、现场会诊等服务。此外,充分发挥配套网点优势,与金融、邮政、快递等行业合作,承接相关服务项目,实现一网多用、一点多能。

多方联合助力振兴

入冬以来,王川就没闲过。卖紫薯,成了他的“主业”。

他是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乡棉花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供销社负责人。棉花村自然因素缺水,以前种植传统农作物只能“靠天吃饭”。2019年,脱贫攻坚决战之年,棉花村成立供销社,与村“两委”深度融合,开始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气候的特色产业。去年,该村推广种植300多亩紫薯,销售收入25.6万元。

“线上线下齐发力,紫薯已成为村民增收的主要产品之一。”王川介绍,今年,该村又建起280亩“茶+薯”产业基地,并带动台盘乡、方召镇等周边6个乡镇的15村合作种植紫薯,由棉花村供销社统一供苗、统一栽种、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紫薯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形成了以棉花村为核心,村村抱团的台江高山紫薯产业发展布局。

把供销社办得红红火火的还有贵阳市清镇市犀牛村。近年来,犀牛村供销社采取“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业专业合作社+村干部+村民”的合作方式,围绕“农资+农机+农技”,在做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的供应外,大力推进全程社会化服务。今年,该供销社承接了2000多亩农机托管作业业务,全程机械化种植水稻1300亩。

为农服务,助力振兴。当前,省内各地基层社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供销搭台、村社合一”的建设模式,与村“两委”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深化合作,利用农村集体资产共建经营服务场所,实现村集体经济与供销社共同发展、互惠共赢。同时,联合相关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特色产业,参与乡村综合治理,助推公共事务、养老幼教、休闲旅游等发展,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上展现了供销社的担当与作为。

--> 2024-12-26 屹立时代潮头,直接面向农户——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2490.html 1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基层供销社这样“供”和“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