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姚晓英

生命再生与寨生的同行之旅

姚晓英

地戏表演团队。李立洪 摄

“屯堡居民对自己家族记忆有着强烈的自豪,这种身份认同是屯堡600多年依然活态传承与保全的关键。”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姚晓英看来,作为贵州开发加持力最大的汉人族群,屯堡最大的意义是家国一体的情怀、担当和荣耀。

2015年第十届贵州省旅发大会召开前夕,姚晓英承担主编《金陵金府入黔记》一书的任务,在此之前,她还组织屯堡到南京等地寻亲,启动了“我从明朝来——江淮民俗实景摄影巡回展”等活动,以展示至今依然活态传承的屯堡文化,因而与屯堡家族有了更多的交集。

金家,是云峰屯堡村落中的大家族。在《金陵金府入黔记》一书中,姚晓英将金氏家族的故事作为安顺屯堡家族的代表,诠释安顺屯堡活态保留的秘密。在与金家后人深入交流过程中,姚晓英感受到,屯堡文化在今天看来是耕读传家的文化叙事,而家族后人的生长则来自家族生态。

“其中,有一个重要元素在发挥作用,那就是共同的价值认同。”姚晓英介绍,屯堡社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明清之际,随着军屯体制的衰落、变异和废弛,屯堡人的身份和功能逐渐变化。他们的生存境遇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统治的中心变为政治边缘,由国家军士转变为乡村农民,彻底地方化、农民化,但家族传承的内核完整保留。“晴耕雨读的生活方式,我认为实现了屯堡族群从军士到平民的平移,丝毫不违和。”

600多年来,屯堡人虽身处西南,远离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其心可以说是未曾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他们与徽州的故事在续写,在马伯庸《显微镜下的大明》一书中,详细书写了屯军者被夺籍后与原籍居住者的呼应与关联。姚晓英认为,正是这样一种与中心的连接,使屯堡人族群有了本根的依托,历经600多年延续至今。因为文化空间引导了生活空间的四季流转,集体的认同感和规范力量其实同时共存。

姚晓英说,如果读者读到《金陵金府入黔记》中所记载的故事,可以感受到,作为屯堡移民,金家的故事基调却从不悲伤。从江淮水乡走进云贵山地,是生命的再生与寨生的同行之旅。民俗节庆热度不减,江淮遗韵在山地铸就。“我从明朝来”是村庄故事的共同开篇,活态的明朝在山地隐匿而绵延地讲述,让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 2024-12-24 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姚晓英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2362.html 1 生命再生与寨生的同行之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