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钦
站在十年的时间尺度上观察,交通巨变带来的发展区位之变、思维观念之变、精神状态之变,让人愈发深刻感受到“一路通、百业旺”,更加坚定了沿着通途向远方、张开怀抱向世界的信心决心。
十年后深情回眸,贵州高铁的起始处,有一股力量从心头升起,有一股热血在胸膛沸腾。
2014年12月,伴随着滚滚铁轮与钢轨摩擦发出的巨响唤醒沉睡的大地,白色列车在高山深谷间风驰电掣,贵广高铁的开通运营,彻底结束了贵州不通高铁的历史。
自此肇始,踏着大国交通蝶变的激越步伐,贵州境内沪昆高铁横跨东西,成贵高铁、渝贵铁路与贵南高铁纵贯南北,钢铁巨龙交会,贵州西南陆路交通枢纽呼之欲出,发展格局为之一新。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也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十年来,贵州高铁网络日益完善,从内陆腹地不断迈向开放前沿。站在十年的时间尺度上观察,交通巨变带来的发展区位之变、思维观念之变、精神状态之变,让人愈发深刻感受到“一路通、百业旺”,更加坚定了沿着通途向远方、张开怀抱向世界的信心决心。
塑造发展格局。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交通设施改善,自然会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而改变发展条件。十年间,贵州高铁从无到有,通车里程突破1800公里,不少人扎根贵州投资兴业安居乐业,“贵漂”变“贵定”;“黔货出山”、黔品出海,风满帆张风行天下;从江、榕江,玉屏、盘州,桐梓、荔波,省界县市变身开放“前沿”。依托沪昆高铁往西走,盘州1小时就可到达昆明,开放大门向东盟各国敞开;依托渝贵铁路,桐梓化作黔渝合作的“桥头堡”,加快融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跨越山海、拥抱世界,大道通衢、八面来风。
拓宽发展思维。作为劳务输出大省,贵州每年有大量劳动力远赴他乡闯荡打拼。高效便捷的交通,让年前返乡、节后返岗,告别了迂回的线路、拥挤的人潮、漫长的路途,曾经路上的辛酸与担忧,变成归乡的喜悦和出发的期待。从江县高增乡美德村的侗家姑娘吴凤英,早年在外打拼,贵广高铁开通后返乡创业,开发项目“云上粮仓”,带领家乡妇女就业增收。越来越多的人变“出远门谋生”为“家门口创业”,将家乡特产、乡土文化、民族风情、自然生态等变成资源、商品和服务,使之搭乘飞驰的列车和便捷的网络飞向远方。
提振精神力量。“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一部交通史就是与自然条件斗争,打破群山阻隔,突破交通瓶颈的历史。一代代贵州儿女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座座大桥隧道横空出世,一排排铁轨电网顺利铺设,一条条高铁建成通车。2014年,贵广高铁传喜讯;2015年,沪昆高铁贵州东段喜迎通车;2018年,渝贵铁路穿山越岭而来,两地进入两小时交通圈;2019年,成贵高铁进乌蒙,结束了川南宜宾、滇北昭通、贵州毕节等地区不通高铁的历史……从“连峰际天,飞鸟不通”到全面迈进高铁时代,贵州高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全的追赶。翻山越岭肩挑背驮的岁月已经远去,风驰电掣、朝发夕至让人快意驰骋,一张车票连接起始发地与目的地,拉近了与外地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
交通带来开放,开放蕴藏机遇,机遇提振精神。今日贵州,北连川渝、南通两广、西通云南东南亚、东连长三角的对外铁路大通道更为便捷。阔步新征程,赓续新时代贵州精神之钢火,淬炼高质量发展之精气,升腾大开放之锐气,坐拥西南陆路交通枢纽的贵州,必将乘时而进、乘势而上,风驰电掣再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