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旨话”(也称“言子话”)是屯堡话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与今天流行的说明式歇后语的歇后一词或一句话不同的是,它只歇后一字,即只说四字成语或俗语的前三字,而将最后一字省掉,被省掉的字的本意或谐音才是真正所指。比如屯堡人说“要吃王法难”,实际指的是“要吃饭”,因为“王法难犯(饭)”。
根据贵州省屯堡研究会副会长、安顺学院教授张定贵在其《“言旨话”与屯堡人的历史记忆》一文中所述,“言旨话”与出现于魏晋、盛行于元杂剧、明清传奇小说中藏词式歇后语有着惊人的相似,它是中国最早出现,却又在近现代后绝迹的藏词式歇后语在当下的历史遗存。
“言旨话”是屯堡人在生产、生活中沉淀形成的语言景观,内容丰富多彩。张定贵将其分为几种类型:
数目类,例如:一心管(二)、连二赶(三)、装腔作(势—四)、闻鸡起(舞—五)等;
饮食类,例如:万寿无(疆—姜)、猛打猛(冲—葱)、神机妙(算—蒜)、哑口无(言—盐)、霸王别(姬—鸡)等;
用品类,例如:两面三(刀)、三战吕(布)、打破沙(锅)、定海神(针)、轻脚手(快—筷)、围魏救(赵—灶)等;
身体类,例如:嘟口嘟(嘴)、抓脚舞(手)、厚皮实(脸)、牵肠挂(肚)、从头到(脚)等;
称谓类,例如:打破沙(锅—哥)、玉皇大(帝、地或弟)、一穷二(白—伯)、乐不思(蜀—叔)、绅耆父(老)等;
自然类,例如:八面威(风)、风调雨(顺)、毛风细(雨)、一手遮(天)等。
张定贵认为,“言旨话”并非凭空产生,而是一种由外部带进屯堡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屯堡人历史记忆的结果。屯堡“言旨话”中有大量沉淀历史信息的词汇,“调北征(南—难、男或蓝)”即是其中之一,同时还有大量来自地戏的词汇。此外“言旨话”的内容也会有所创新,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特征,例如劳动模(范—饭)、百村调(查—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