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建筑师越剑

修旧如故以存其真

越剑

云山屯(云山坉)。杨爽 摄

2014年,建筑师越剑在中国城乡遗产保护泰斗阮仪三先生的帮助下发起了“屯堡工作营”。每年夏天,20多位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不同背景,怀着相同的价值观的志愿者从世界各地一起来参与修复云山屯(云山坉)的古建筑。

云山屯黄家院子是屯里级别最高的承台式屯堡民居,四坡顶“伞柱”结构,在传统技艺中被称为“中柱开墨”,在传统制式中被称为“四人抬轿”。“屯堡工作营”在对它进行修缮的过程中,屋架有根原柱坏了需更换,当法国志愿者看到当地匠师们用“偷梁换柱”的传统技艺更换木柱时,很是惊奇;而且,匠师们对换的新柱并不做旧,而是保持这种新旧关系,下次修缮就可分辨材料的时间关系,这就是工作营所遵循的“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修缮原则,让修缮过程具有可读性。

“屯堡工作营”中,很多国外的年轻人都是第一次到中国,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明代古村落让他们第一次切身体会中国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2016年11月,越剑代表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参加巴黎卢浮宫举办的法国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联盟50周年文化遗产论坛,并做报告分享贵州“屯堡工作营”遗产保护的研学经验。今年10月25日,他再次被邀请到巴黎卢浮宫卡鲁塞尔会展中心参加国际文化遗产博览会并播放“屯堡工作营”10年纪录片,展示贵州工作营在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中所做出的成绩。

“人是建筑的肺”,建筑的生命在于人的使用。2020年,上海玻璃博物馆长石艺术基金会的负责人以驻地艺术家工作室的方式来使用修复后的老屋“辜家院子”,以修复款抵扣租金的方式来修复村民未来的建筑遗产。这就是越剑发起的“明朝有个家——乡村守护人计划”。

在“屯堡工作营”影响下,云山屯有了多种身份的守护人,有了老屋咖啡、伍生艺宿、青屯里艺术文创店、艺术家工作室、遗产保护工作站等,一个当代人文聚落逐渐成型。不少搬离云山屯的村民又回到了山上,并且开始修缮自家老屋。越剑说,“屯堡工作营”不仅是在修复建筑,也在修复乡愁人心。

--> 2024-12-24 建筑师越剑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2324.html 1 修旧如故以存其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