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本寨村是屯堡人开枝散叶后开辟的新村,从明末到清代渐渐修建成形。
现存粗大石料砌筑的高层碉楼7座,7个防御单元,由“S”形巷道分隔,民居石墙上的军事枪眼是军屯的实物见证。寨中每个防御单元由一个或两个碉楼护佑着一组院落,防御院落都是“外硬内软”的物理法则,外墙石头坚固,内部木构柔软。庭院中以坐北朝南的建筑为主,因山地关系,人由东西向通过厢房或围墙朝门进入庭院,形成“内向型”的三合院、四合院。本寨的屯堡建筑特色鲜明,保存了明、清、民国、现代各个时期的历史建筑。
安顺梅家祖先是“调北征南”时入黔的军人,明朝时已成为安顺望族,后人中的一支为避战乱迁居到本寨,修建了三层两进的院落梅家院子。梅家院子第一进院落的正屋特别有明朝建筑的特点:支撑起正堂房檐的是一对“弯弓柱”,外行看来还以为是木料朽坏变形,其实是巧妙利用弯曲木材的张力获得更好的承重效果;弯弓柱下,是具有明朝简约风格的柱础,与门当连在一起;而屋门则用了“一马三箭”的样式,外观大方,结构坚固。
本寨留存下来的值得一看的屯堡建筑不少,宏坤别墅是其中之一。它属于杨氏家族,是一座规整又精美的四合院,江南文人精致的审美品位无处不在:石雕的地漏是鱼形和龙形的,取“鲤鱼跳龙门”之意;踏脚的石阶,刻成象足的轮廓,有“入阁拜相”的好意头;正屋前的五级石阶,更有“五子登科”的寓意。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恐怕是高大的碉楼、外墙上的拴马石、射击孔,和内部精细的文人趣味形成强烈反差,显示出“冷兵器时代最后堡垒”的冷峻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