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万里,滇黔边界”“黔疆阴雨,滇黔锁钥”。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以西,滇黔边界处,有一座界坊,除了两侧朝向上的副匾额题字明显道出云贵气候差异外,两侧的石狮更是将这一差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向云南侧的石狮子身披黄土红尘,而面向贵州侧的石狮子脚下已长满青苔。
距界坊东500米处,胜境关古城楼矗立于滇黔交界的山脊之上,又名界关,历史上曾设有关墙与楼堡。在四周险峻的山脉之中,胜境关是较为平缓之地,其中有一条古道直通云南,是古代由黔入滇的最后一站。明朝初年武将傅友德率军平定云南,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考察云南,历任官员赴云南履职等,都要经过此地。
据清康熙《平彝县志》记载,元至元二十年(1283),开云南驿路,设官治之。《贵州省志·大事记》显示,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四川右丞耶律秃满答儿以昆明至普安(今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已开马站,奏准增修普安以东经罗殿(今贵州省安顺市)、贵州(今贵州省贵阳市)、葛龙(今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到黄平、镇远以沟通联结辰(今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沅(今湖南省怀化市芷江自治县)等站,以达江陵路(今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
上述史料显示,元朝的胜境关古驿道就已被确定为官方驿道,主要用于军需物资的运输及军令情报的传递。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该驿道进行了扩建,从湖南常德出发,经贵州,最后通过胜境关抵达云南。这条古道也成为商贸和文教交流的重要通道。
胜境关不仅是交通关隘,也是自然气候的分界线,故有“山界滇域、岭划黔疆,风雨判云贵”的说法。在这雄奇界关上,不仅有以边为界的牌坊,有以气候为界的石狮子,而且还有以地为界的小溪,以色为界的泥土……都让人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