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邪 田勇
中考成绩600分以上1522人,平均分连续六年排名铜仁市第一;2763名考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1997人,上线率超73%,17人跻身全省前1000名,寒门学子王瑞轲被北京大学录取。今年的中、高考,地处武陵山区的铜仁市石阡县再度以傲人的“答卷”扬眉吐气。
石阡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周胜说:“石阡教育能从过去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声名鹊起,主要是我们聚力办好了‘乡村振兴班’,并全面推广这个班的办学经验,带活全县基础教育,取得了惠民利民的实效。”
如今,石阡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已超102%,普及程度超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6.93%,高考一本上线率由2015年的5.2%提升至31%,二本上线率从31.5%提升至72.28%。
■ 办好“攻坚班” 留住好苗子
“咱们县3所高中考上的大学生,还不如隔壁铜仁市思南县一所镇里的高中多,如何对得起石阡百姓?”在2016年全县的两会上,石阡县委领导对该县基础教育成效很是失望。
作为贵州较早设府的石阡,自古崇文尚武,山水灵秀,文脉悠长。悠悠龙川河畔,石阡府文庙安然伫立600多年。石阡府文庙亦称学宫,在明清两代一直是当地培养科举人才、进行科举考试、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受其文韵熏陶,石阡历史上名人辈出,先后考取进士16人、文武举人数以百计。
数百年沧桑岁月,崇文兴教的理念始终深植石阡人心中。该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依旧加大投入、筑牢基础,奋力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快速发展。20世纪30年代,石阡人开始筹办县立初级中学。很长一段时间里,石阡县的小学、初中阶段教育,一直走在铜仁市前列。中考成绩排名更是常居铜仁市前三甲,每年向县外高中学校输送大量的优质生源。
尽管基础教育成绩优异,但该县的高考成绩却始终不尽人意,本土学校培养出来的名校学子屈指可数。特别是2006年以来,由于县内优质师资的调出,优质生源也在不断流失,高中拉不起好队伍、留不住好“苗子”,高考成绩长期排铜仁市后列,许多家长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县外上高中。县教育局副局长郭万容说:“过去石阡每年中考成绩前1000名的学生,八成以上选择到县外读高中。”
2016年3月,石阡县在大力开展脱贫攻坚的同时,也决心开展教育攻坚。经多方调研和精心谋划,石阡于当年4月决定采取“集中优势、合力办学、整体提升”的方式,从县外引进名师,县内各校抽调骨干教师,创新组建“精准扶贫班”。
虽然开出了优厚条件,但在了解石阡教育当时的情况后,本有意赴石阡任教的5名省外教师均打起了退堂鼓。
“县内不缺优秀教师,也不缺优质生源,关键是要有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把他们留下来。”时任石阡中学副校长的张钦到该县教育局办理调离手续时表示。
“你既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应该来帮助解决问题。”县教育局领导“卡”住了张钦的调离。就这样,张钦受命组建“精准扶贫班”。
同时,石阡县领导出面请思南中学退休老校长罗用飞掌舵“精准扶贫班”,并引入思南中学的成功教学经验。抽调石阡中学、石阡民族中学、石阡第三高级中学,以及县内初中的16名优秀教师搭建起了“精准扶贫班”的师资班底。并争取县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出台贫困学子优惠政策,让他们安心上学,立志成才。
张钦带着老师分成4组,马不停蹄分赴20多所初中召开招生宣讲会,但第一届4个班招生200人,全县中考的前300名学生只来了80人,录取线一度降至中考排名的500多名。
所有教师均明白临危受命的分量,大家认真负责、安心教学、待生如子,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选择就读“精准扶贫班”。
■ 教育结硕果 成绩增信心
2019年8月,“精准扶贫班”第一届学子鲁炫以716分的高考成绩,一举摘下全省文科第一名、“三卷”全国文科第一名。一鸣惊人的成绩让石阡全城沸腾。
鲁炫的中考入学成绩并不突出,在该县排到了100名以后。他所在班级的班主任王崇刚发现鲁炫学习态度端正、领悟力很强,只是有思想负担,学习不够专心。王老师与其谈心后才知道,因家庭原因,鲁炫自小随爷爷奶奶长大,爷爷奶奶去世后,他只得借住在亲戚家。
“你要专心学习,以优异成绩来报答亲人对你的恩情。”学校负责人张钦也多次与鲁炫谈心谈话,鼓励他只管安心读书,学校会帮助他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在文理分科时,鲁炫为了将来就业,选择了理科,但学校老师认为他文科的潜力更大。鲁炫听从老师建议,选择了文科。
细微之处见真情,春风化雨暖人心。在学校和老师的精心栽培下,鲁炫不负众望,为石阡高考添上精彩一笔。
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唯有干出来的实效。该校选聘政治思想、业务水平过硬,且善于沟通的教师作为班主任,再由班主任选配各科教师,确保各班师生拧成一根绳、劲往一处使,以低进高出、中进优出、高进胜出为培养目标,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2019年,石阡“精准扶贫班”186人首次参加高考就一炮打响,一本上线率达96%,二本上线率达100%,终于扬眉吐气。
“‘精准扶贫班’一炮打响后,石阡高中教育赢得了百姓的认可。”张钦说,目前该“班”共招收学生1800多人,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已有9人。完成教育攻坚任务后,“精准扶贫班”已改称“乡村振兴班”,考入“乡村振兴班”成为当下石阡中考生的首选。
“乡村振兴班”高二学生张子涵来自该县伍德镇,去年中考,伍德中学前10名的学生均选择了“乡村振兴班”。她说:“村里的学长进入‘乡村振兴班’后,学习成绩均获得大幅提升,多数考入国防科大等国内名校。我的目标是北京大学。”
■ 聚力兴教育 浇壮万株苗
“乡村振兴班”并不是一所单独的学校,学校教师、学生学籍均分属石阡中学、石阡民族中学、石阡第三高级中学,连教学楼等办公场地也是租用民办学校石阡第二中学的。但“乡村振兴班”现任负责人徐明芹说:“在这里只有团结和睦、奋进向上,老师们为振兴石阡教育甘心付出。”
因教育教学成果突出,张钦先后任该县第三高级中学校长、县教育局副局长,并协助“乡村振兴班”管理。张钦认为,“‘乡村振兴班’是石阡教育的一颗明珠,我们必须保护好,并让它的光引领全县基础教育。”
龙井乡晏明中学,是一所设在村里的初中,因办学条件较差,留不住老师和优秀学生,曾被列为撤并的学校。当地群众黄仁远、张金海、张金荣等获悉后,自发组织各界捐款,修建教学楼、学生宿舍楼、运动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设立助学金奖励优秀学生。
“绝不能辜负乡亲赤诚的助学心意。”近几年,晏明中学校长杨文虎认真参加该县教育局组织的每月一次教学质量分析会,带领老师学习借鉴“乡村振兴班”的办学经验,显著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氛围,提升教学成果。让该校的教学成果连续两年获全县第一,连续5年获年终考核一等奖。一些曾经流失的学生又回到晏明中学就读。
“‘乡村振兴班’的成果表明,石阡的师资队伍和学生都是优秀的。和谐、优质的师资队伍与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石阡县教育局局长柴进说,近年来,该县各级各类学校纷纷推广“乡村振兴班”办学经验和模式,紧紧围绕“安全为基、德育为首、纪律为绳、校长为魂、教师为根、学生为本、质量为王”28字工作要求,比学赶超,不断创新办学理念,从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下足功夫,确保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稳居铜仁市前列。
县里也逐年加大教育投入,去年,石阡县投入教育资金1.67亿元,新建第十二幼儿园、困牛山红军学校、第三初级中学等10所学校,改扩建学校22所,新增学位5010个,极大改善了当地的办学条件。
“硬件”上去了,“软件”也得跟上。通过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该县招录教师141人。并用好国培省培、东西部协作帮扶、一帮一等平台,通过送教师出去跟岗学习、请进来示范教学等方式,累计培训各类教师1750人次。近3年,石阡评选认定县级名校长10名,名班主任8名,名教师10名,市级骨干教师55名,省级骨干教师10名。
“教育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抓学校管理必须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石阡县教育局办公室负责人李成林表示,石阡加强教育管理,整合资源力量,推动集团办学,通过以强带弱,做到综合施策、因材施教,抓紧抓实教育质量。
如今的石阡,“教育强县”的战鼓擂动、号角长鸣,公立与民办学校齐头并进,城镇与乡村学校同步发展,努力营造公平教育环境,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坚持用红色文化引领中小学大思政建设,厚植“美的教育”理念,加强教育管理,整合资源力量,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在快乐中成长成才。
近5年来,该县中考成绩连续名列铜仁市前茅。今年全县4300人参加中考,700分以上的考生287人,“乡村振兴班”招生已扩至250余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6.93%。县内3所高中比学赶超,铆足干劲提质量。今年高考,一本上线率达31%、二本上线率达72.28%。
■ 就近上好学 创新助振兴
初冬,走进龙川河畔的石阡县第三高级中学,一栋栋教学楼整齐排列,一张张金色的牌匾光彩夺目。该校是一所三类普通高中,2019年至2023年,连续获得铜仁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一等奖。
“以前来三中可看不到今天这样的场面。”该校校长徐泽贵手指操场上欢快奔跑的学生说,以前办学条件差,学校周边到处都是泥泞路,办学第一年只招了300多个学生。
“想要赶超,就必须像‘乡村振兴班’一样创新办学。”徐泽贵说,学校全力创办“特色学校”,创新构建课程育人、社团育人、活动育人、基地育人、环境育人的“五星育人”教育体系。先后争取到2000余万元资金全面改善硬件设施。强化全体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思想认识及执行力,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与责任心,提升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23年,该校一本上线150人,二本以上上线618人。
“受‘乡村振兴班’成功案例的启发,我们也更加明确了办学思路和模式。”石阡中学副校长吴冲说,该校以“特色+示范”齐步走的方式,着力优化教师队伍,形成了“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的良好教学氛围,吸引学生争相报考该校。
石阡各中小学也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文体活动,认真研究“幼小初高”教育的有效衔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就近有‘名校’,受惠最多还是群众。”“乡村振兴班”高二学生彭冉阳的家长彭强说,孩子就近就读“乡村振兴班”,不用接送,又能随时掌握孩子的学习动态,既省钱又省心。
据相关部门粗略统计,石阡每年高考优质生源比以前少流失超500人,乡镇少流失初中生、小学生上千人,既减轻了县城学校的大班额压力,又为群众节约上亿元教育支出。
(本版图片由石阡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