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夏民)12月中旬,在毕节市实验高中食堂就餐的高一(16)班学生杨奕牧发现饭卡里突然多了100元的“红包”。
“红包”从何而来?今年2月,该校成立膳食科,食堂由学校直接管理。通过一个多学期的运作,食堂有了29万余元结余。学校决定把钱全部返给学校的2901名学生,每名学生100元。
“膳食科成立之初,目标就是‘零利润’,只为服务好学生,减轻学生经济压力和负担。”该校膳食科科长周芳说。为实现食堂“零利润”运行,该校运用了智能就餐结算系统。学生买单时,只需将饭菜放到秤上,就能显示饭菜金额。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用餐量,最大程度避免食材浪费。同时,也方便食堂精准掌握食材消耗数据,为食堂“零利润”目标提供数据保障。
学校还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和食品安全管理网络,健全岗位安全管理制度并张贴上墙,建立食堂从业人员档案,规范晨检、培训、消毒、留样、检查、食品原料索票索证及餐厨废弃物登记等台账,严格把关每一道工序,保证每一份饭菜质量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