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全家搬出大山后,闵仁返乡创业

老师傅的小工厂

闵仁指导工人生产皮包。

纳雍县融媒体中心 张晓勇 周恩宇 周啟刚 摄影报道

“老师傅,这台机器怎么不动啦?”

“老师傅,这条线怎么穿?”

“老师傅,是不是从这儿下针?”

…………

12月20日,毕节市纳雍县珙桐街道白水河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贵州敏芸璐箱包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混着缝纫机的哒哒声,时不时“冒”出几句上面的对话。

“老师傅”这个称呼,每天要在车间响起无数次。有问题找老师傅,成了工人们的共识。

“老师傅”叫闵仁,贵州敏芸璐箱包有限责任公司正是他创办的,目前有3个小车间、22名员工,从事皮包加工,附近的人称之为小工厂。

小工厂建厂投用仅一年时间。不过47岁的闵仁,接触皮包加工已有20余年,是名副其实的老师傅。

闵仁是纳雍县百兴镇坐窝底村人。曾经的村寨被群山包围,交通不便。22岁时,他和村里其他青年一样,走出大山务工赚钱。

外出的首站是东莞。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皮包加工,一待就是4年。学到手艺后,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闵仁辗转到广州,凭着自己的勤奋,从车间操作工干到了负责人。

“虽是车间负责人,但工资比操作工高不了多少,加上孩子们都在当地读书,开销大。”闵仁说。

不得已,两口子“另起炉灶”,租了几间房,装修成家庭作坊,靠着学来的手艺搞皮包加工,撑起了临时的家。

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坐窝底村于2018年底易地搬迁到白水河社区。

搬进新家后,闵仁决定回乡发展。2019年初,闵仁把广州的设备、材料等卖出,回到白水河,在社区的帮助下,开了小卖部。

有多年外出务工积累的经验和资本,有小卖部积攒的资金,闵仁重操旧业。

2023年,闵仁成立贵州敏芸璐箱包有限责任公司,在社区租了3个门面,购进设备组成一条完整的生产线,重启皮包加工。

回归老行当,闵仁稳中求发展,巩固之前在广州的市场资源,又和贵州森雍手袋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为他们代工。

“小工厂的工人大部分是社区搬迁群众,以计件的形式算薪酬,月工资高的超过5000元,少的也有2000多元。”闵仁说,岗位不同,工资也就不一样。

当天,邱林垚来到小工厂。她家住纳雍县龙场镇,离珙桐街道30余公里,朋友介绍而来。“听说这里的工资待遇不错,来试试看。”邱林垚说。

将邱林垚领进车间,闵仁让她先试用缝纫机。在简单讲完基本操作后,邱林垚面前的缝纫机就哒哒哒地响了起来。“缝得很好,明天就可以上流水线了。”看着她缝完一个包,闵仁眼神中露出了赞赏。

“我们的工作很好上手,实习期间,两三天就能上流水线。在流水线上很快就能熟练流程,所以员工的工资基本稳定。”闵仁说。

这些天,陆陆续续有新员工加入,闵仁正在考虑增加车间,扩大规模。他深知,小工厂的今天,离不开社区的帮助。闵仁打算开办一个免费的托管班,让员工的孩子和社区部分留守儿童放学后在里面学习休息,解决员工后顾之忧。

--> 2024-12-24 全家搬出大山后,闵仁返乡创业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2246.html 1 老师傅的小工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