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欣
从王阳明龙岗讲学到李端棻发展新式教育,从范孙改革开经世致用之学到“文化西迁”为贵阳教育带来一次特殊的发展高峰……在《贵阳历史文化丛书》之《甲秀昌明》一书中,贵阳教育的发展和变迁一目了然,教育先辈的智慧与创新精神发人深思,贵阳教育人的开拓实践与“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城市精神一脉相承。
“以时间为轴,《甲秀昌明》以‘专题+故事’的形式集中展现贵阳教育的勃兴、转型及发展,把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教育故事的历史叙述和评判中,既呈现贵阳教育的‘实’,也凸显贵阳教育的‘彩’。”《甲秀昌明》主编、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党总支书记、所长刘贵新介绍,该书编纂工作先后历时1年3个月,编纂大纲3次推翻重来,九易其稿,终于成书。
在内容上,《甲秀昌明》分为三大主题,明代教育勃兴主题从明朝的贵州第1所官学贵州宣慰司学和5个书院以及贵州独立设闱开科,展现明朝的弘文兴教,以及在王阳明教育思想影响下的明朝教育的蓬勃兴盛。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主题分别从贵阳的三个书院(贵山书院、正本书院、正习书院)、三位重要先贤(李端棻、严修、林绍年)和创办新学等方面,具体讲述贵阳教育的繁荣盛况。近代教育的发展主题具体讲述贵阳近代教育发展,特别是抗战时期的“文化西迁”,为贵阳教育迎来一次特殊的发展高峰: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中小学、职业教育有较大发展,女子教育、乡村教育、社会教育短暂兴起等内容。
“整本书在选材、语言、结构、风格等方面,突出大众性、故事性、可读性、专题性、科普性,我们衷心希望《甲秀昌明》在讲述贵阳教育好故事、传播贵阳教育好声音、塑造贵阳教育好形象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并能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刘贵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