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从勇烈路走出去的李端棻

李端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舒畅

在今天贵阳市勇烈路,立有一块介绍李端棻事迹的书状石碑。石碑所在的位置,就是李端棻故居旧址。

清道光十三年(1833)九月初十,李端棻出生于贵阳,可谓名门之后。哪怕因家庭变故,童年艰辛,却自小受益于良好家风的熏陶和长辈的耳濡目染,自强不息,终成大器。他的一生最为后世称道的是识才用人、力主变法和发展新式教育,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近代教育第一人”。

李端棻三岁时父亲去世,与母亲何氏相依为命。何氏出身书香官宦之家,明正统年间,何氏始祖由安徽凤阳随军入黔。据《贵州通志》记载,贵阳何氏第一个举人是明万历年间的入黔第七代何图出,此后家族代代有举人,世世为官宦,是贵阳的名门望族。

在梁启超所作《清光禄大夫礼部尚书李公墓志铭》中,对李端棻曾祖、祖父、父亲都有简略提及。贵阳李氏原为湖南省清泉县人,曾祖父李文瑾是太学生,祖父是李氏入黔始祖,李端棻的伯父李朝显是贵阳李氏第一位举人,叔父李朝仪是进士,官至顺天府尹。从入黔第二代开始,李氏两代人有举人9人,其中考中进士者4人,皆入仕为官,政绩卓著,多人多次获得朝廷表彰的封赠圣旨。贵阳李氏有“叔侄四进士,两代九举人”的佳话。

戊戌变法失败后,李端棻被谪贬新疆。光绪二十七年(1901),李端棻遇赦返乡,回到贵阳。出任新式学堂经世学堂主讲时,他在教学中宣传新学,推进贵州思想进步。《普通学说》是李端棻特别撰写的向贵州民众宣传普及新学普通学课程的书籍,用作经世学堂讲稿,奠定了贵州近代教育的基础。

已逾古稀之年的李端棻还先后与一些具有维新思想者一起创办了贵阳公立师范学堂(今贵阳学院前身)、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今贵阳一中前身)等新式学校,掀起了贵州开办近代教育的热潮。

--> 2024-12-23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2184.html 1 从勇烈路走出去的李端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