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徐涛
12月10日,在黔南州都匀市匀东镇桃花村的贵州甜媛种植养殖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场,一排排标准化圈舍整齐排列,一头头壮硕的西门塔尔牛在牛棚里悠闲地吃着草料。
“西门塔尔牛是肉牛养殖界的明星品种,能在各类环境中茁壮成长,其肉质鲜嫩、脂肪含量低,在市场上备受青睐。”该公司经理周治艳告诉记者,去年公司共出栏肉牛600多头,销售额达900多万元,今年正在陆续出栏。
贵州甜媛公司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规模化的生态养殖企业。公司肉牛养殖场占地35亩,投资3950万元,建有钢架牛棚圈舍、青贮池、料场及饲料加工等配套设施,最多可容纳3万头肉牛。同时,采用发酵床养殖肉牛,既降低了养殖场人工成本,又解决了传统牛场卫生差、污染重等问题。
“发酵床养牛是采用锯末、稻壳、秸秆等作为圈舍垫料,在垫料上喷洒发酵菌,便于微生物发酵,保证有益菌大量繁殖。在肉牛养殖过程中,牛的粪便和尿液会被发酵床的菌种分解,牛出栏后将垫料堆积发酵,加工为有机肥还田利用。”都匀市农业农村局养殖中心技术人员陈志洲说,这一生态循环养殖方式,不仅协调了发展与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都匀市因地制宜,把发展壮大肉牛产业作为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积极推进肉牛规模养殖,全面提升肉牛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发酵床养牛技术,促进肉牛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今年前三季度,都匀市存栏肉牛5.17万头,累计出栏1.26万头,预计全年出栏1.72万头以上。全市建设500到1000头的大型肉牛养殖场6个,10到99头的小型养殖场96个。该市将依托资源优势,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强化技术指导,促进肉牛产业发展壮大,推动产业不断升级,助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