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石头缝里长出“金果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徐涛

近日,记者走进地处麻山腹地的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大营镇联八村,只见漫山遍野的石漠荒山上种满了金刺梨,一幅产业兴旺的图景在山野间铺展开来。

虽是农闲时节,但山林间依然不乏村民劳作的身影。“今年丰收季,我家种植的100余亩金刺梨产量可观,单株挂果最多的有50斤,不仅丰产,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每天都有三四十人前来采摘。”村民谢松告诉记者,没有想到撂荒地也能种出“金果果”!

联八村是紫云自治县典型的石漠化村,村里种植金刺梨的地块属于石漠化较为严重的陡坡地,是砂页岩石漠化后形成的沙地土壤。守着荒山的村民,只能“见缝插针”栽种玉米、红薯等旱地作物,经济效益不高。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2017年3月,联八村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水土保持工程。

可是,石头缝里能种什么呢?这让村支两委犯了愁。

“我们到安顺市西秀区大坝村考察,发现当地种植的金刺梨维C含量更高、肉质更脆嫩,而且根系发达、树冠繁茂,既能保持水土,又能带来经济效益。”联八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超心想,这不就是适宜在石漠化山区种植的作物吗?

2017年底,联八村与县水务局签订联八小流域水土保持“金刺梨”种植项目,投入200余万元资金用于项目开展,由村合作社统筹采购金刺梨树苗、农户种植,共计1375亩。

如今,联八村的金刺梨种植已见成效。“联八村的金刺梨产业发展越来越红火,村民的收入翻了几倍,大家都尝到了种植金刺梨的甜头,干劲也更足了。”王超介绍,金刺梨已成为联八村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全村种植金刺梨的农户近200户,每户种植面积3亩至20亩不等,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5家,预计明年鲜果产量不低于120吨,产值将超过80万元。

--> 2024-12-23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2145.html 1 石头缝里长出“金果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