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住院费自付的部分还能报销,幸好单位组织我们参加了职工医疗互助。”提到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给自己带来的实惠,贵州某企业职工袁先生感触颇深。
袁先生因身患重症住院治疗花了46万元,除了医保报销,个人负担费用为14万元。“尽管医保报销了大部分费用,但自付的部分也让我感到压力很大,怕给家人增加负担,有时我想放弃治疗。是职工医疗互助解决了我的困难。”袁先生说。
“他所在企业工会连续4年参加医疗互助保障五项活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我们第一时间了解核实,第一时间核算给付……”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贵州省办事处主任罗忆介绍,12月7日,该处把12.9万元医疗互助给付款汇入袁先生的银行账号,给付到位。这样,46万元的住院费,袁先生自己承担不到2万元。
这是我省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给付的案例之一。“现在,这样的给付案例每天都在发生,单笔给付款少的有几百元,多的达数十万元。”罗忆介绍,我省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实行省级统筹5年来,已累计为14.39万人次发放给付款1.86亿元。
据了解,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活动是工会组织开展、职工自愿参加的互助互济公益活动,目的是为我省职工因病住院、遭受意外伤害、罹患重大疾病等提供全方位医疗保障,减轻职工负担,解决职工困难。我省职工医疗互助保障2019年实现省级统筹,包括在职职工重大疾病互助、住院医疗综合互助(住院+重疾)、住院津贴综合互助(津贴+重疾)、团体意外伤害互助、女职工特殊疾病互助5大互助项目。
“作为广大职工的‘娘家’,全省各级工会把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活动当作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省总工会副主席、职工互助保障管理委员会主任王政鹏介绍,我省职工互助保障活动实现省级统筹5年来,省总工会围绕党政所需、职工所盼、工会所能,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措施推进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活动,不仅实现了纳入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的全国层级管理,而且多次对政策条款进行了优化升级。
“最近一次优化升级在今年的10月。”罗忆介绍,优化升级后,将女职工生育、意外伤害、精神类疾病、康复类疾病住院全部纳入住院报销,统一所有项目互助期限,互助保障的重疾统一增加到了35种,同时还新增25种轻症疾病;女职工特殊疾病重疾从8种增加到12种。
最近,省总工会、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省深入开展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活动的通知》,明确在全省深入推进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活动,不断提高在职职工抵御疾病风险能力,促进全省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创新发展。党政支持、工会主办、各方协作、职工参与的全省职工医疗互助保障体系已经形成。
截至12月18日,我省职工医疗互助参与单位11167家,保障覆盖职工389.6万余人次。(徐忠田 周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