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图云关,见证烽火仁心

国际援华医疗队纪念碑。(作者供图)

1939年2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临时办事处关于奉命由祁迁黔已全部抵筑的呈。 (贵州省档案馆藏)

李茜

贵阳是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山地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域内有多座植被茂密、林木莽莽的公园。有现今炙手可热的网红猴“小老费”的老家——黔灵山公园,有以82.96%的森林覆盖率而被誉为“生态博物馆”和“森林氧吧”的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还有在周恩来总理亲切关怀和指示下诞生的贵州第一个城市森林公园——贵阳森林公园。

贵阳森林公园,名字普普通通,似乎可以随意安放在任何一个森林公园头上,但其来历却并不普通。据《贵州省志·林业志》记载,这里曾被辟作试验林场,历经两次大规模造林后,森林覆盖率高达83.6%。1960年,周恩来总理到贵阳视察时路过此地,为这里满目青山、郁郁葱葱的景色所吸引。他提出,这种离市区较近的满山森林,在全国为数不多,建议辟作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就是遵循总理指示而得名。

森林公园位于贵阳城区东南2.5公里处,其北大门一带,名为图云关。关右石壁上刻有“雄关独占”“固若天堑”“云山一片”等摩崖,及清时曾任贵州提督的赵德昌(字达庵)书刻的石碑等。1983年,图云关被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云关有“黔南首关”之称,是老贵阳九门四阁十四关之一,古名油榨关。清康熙四十年(1701),贵州巡抚王燕重修此地,将其更名为“图宁关”(寓意“图得安宁”)。清道光元年(1821)时为避皇帝名讳,改名“图云关”,并一直沿用至今。乾隆《贵州通志》及道光《贵阳府志》对此均有记载。

图云关高踞城南群山之巅,自古就为出黔去湘赴桂的咽喉要隘,也是古驿道必经的峡口,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贵州省志·名胜志》有载:“明清两代均在此设关驻兵扼守,并建有官厅迎送往来的官员。”当时贵州重要官吏上任、卸职或受封,大都在此举行迎送仪式或立坊。清代果勇侯杨芳受封竖立的“万里封侯”坊,也建立在此。

图云关景色秀丽、奇峻险要。王燕在《新建图宁关碑记》中对图云关的景色这样描述:“其间清流潺湲,声若琴筑,峭壁耸立,积翠欲流。云日蔽谷,林木蓊郁。远观近瞩,晴雨景殊,辰夕态变。”贵州著名诗人周起渭(号渔璜)亦有诗赞叹:“奇石千丈云际立,雄关四扇日中开”。曾任开泰县教谕的贵阳人陈文政有《题图云关可憩亭》联,刻于图云关可憩亭石柱上,“一亭俯览群山,吃紧关头,须要看清岔路;两脚不离大道,站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意义浅明却颇富哲理。如今亭已不存,这副对联仍在被传诵。

因着山高林密、地势险要、交通便捷,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图云关成为了抗战救护组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以下简称“救护总队”)的所在地。救护总队是中国红十字会战时专门负责军事救护之机构,也是抗战时期战地医疗救护的指挥中心,1939年2月从湖南长沙、祁阳等地辗转迁到图云关。秉持“救死扶伤,博爱恤兵”的人道主义宗旨,救护总队在抗日战场上实行无差别战场救护,曾向八路军、新四军派遣医疗队,协助其开展医护工作;在各医疗队驻地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和防疫防病等工作,并开设诊疗所为百姓提供医疗服务。此外,救护总队还承担医疗物资输送、药品拨赠、难民救助及军医培训等工作。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救护总队全力救治军人与平民,输送药品到抗战前线,开展卫生防疫和医学教育,不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也为战后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培养和储备了大批人才。

救护总队全盛时期,下设大小医疗队150余个,医务人员及各种辅助工作人员3420人,形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系统完善的战地医疗卫生体系和救护网络。据统计,1938年1月至1945年9月,救护总队共为11万余人实施外科手术,接诊2251万余人,预防接种463万余人。

救护总队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优秀领导者打下的坚实基础,他就是救护总队首任总队长林可胜。林可胜祖籍福建,出生于新加坡一个华侨家庭,拥有生理学博士学位,是北京协和医学院首位华人教授、系主任。在林可胜的号召和影响下,救护总队吸引了许多优秀的医学专家、医务工作者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参与到医疗工作中,得到了国际进步团体、个人以及爱国华侨的广泛支持。

救护总队中有数十名来自保加利亚、波兰、奥地利、罗马尼亚、德国、英国、匈牙利等国的外籍医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曾参加过国际纵队,在西班牙前线工作过,故而他们又被称为“西班牙大夫”。这些外籍医生具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实践经验,与中国的医务人员一起被编入各大队、中队及区队工作。他们秉持着崇高人道主义精神,跟随医疗队深入战区前线,认真履行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如今的图云关,青山犹在、林木依旧,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硝烟弥漫。这里矗立着的五座石碑,向后人诉说着曾经发生的抗战故事,纪念着抗战烽火中妙手仁心履行救死扶伤天职的医务工作者们。它们分别是: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图云关旧址纪念碑、国际援华医疗队纪念碑、英国女医生高田宜墓碑,以及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殉难员工纪念碑、国际援华医务工作者纪念碑。2021年底,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贵阳图云关抗战纪念馆在图云关落成,将这段鲜为人知的烽火往事向世人娓娓道来。

--> 2024-12-20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2044.html 1 图云关,见证烽火仁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