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潘芳)12月15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年会暨乡村规划实践专项委员会年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会议期间,清华大学与毕节市七星关区签署了“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共建协议。
据了解,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发起的“乡村振兴工作站”项目,目前已与23个省(区、市)的36地签订共建协议。该项目不仅有助于推动教学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此次签约后,双方将在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人居环境和组织建设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助力七星关区乡村全面振兴。
“希望通过深化‘校地企’合作,加快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共同探索乡村振兴工作站可持续性新路径,助力巩固脱贫成效、建设乡村振兴新典范,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毕节市委常委、七星关区委书记李勰在交流发言中说。
近年来,民盟中央和民盟贵州省委高度重视七星关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积极推动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在毕节七星关区落地。下一步,民盟贵州省委将积极推进建站工作,吸引更多高校学子到乡村开展社会实践,联引高层次人才到基层为乡村振兴把脉问诊,共同助力七星关区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