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毅
在村党支部书记赵齐臣的记忆里,几十年来,焕河村从未像现在这样车来车往。
如今,焕河村这个常住人口不过200余人的小村子,已经开起酒馆、民宿、露营基地、农家乐。每逢节假日,进村的车辆排起长龙,民宿更是一房难求。
焕河村位于铜仁市德江县共和镇,是典型的山区村,人均耕地不足半亩。村里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务工,只有妇女、孩子和老人常年留守在村里。不少家庭干脆夫妻双双把工打。
“如何打破村子闭塞环境?”“怎么壮大村集体经济?”面对这些问题,焕河村积极“触网”,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数字传播方式一一破解,让村里风光和乡土文化进入大众视野,找到焕河蝶变“密码”。
密码一:转换赛道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
焕河村依山而建,村里古树成群、井水清甜,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点开抖音“爱莲涛涛(古村乐乐)”的账号,主页面三餐四季的烟火人间,唤起手机屏幕前数百万人的乡愁。账号主人张爱莲是土生土长的焕河村人。作为为数不多留在村里的年轻人,张爱莲敢想敢干。
“别人拍短视频能带动家乡发展,为啥我们不试试呢?”办法总比困难多。张爱莲开始尝试拍摄短视频,制作当地传统美食。
神仙豆腐、魔芋豆腐、赶集收山货……张爱莲的视频里,优美的乡村环境、新奇的特色美食让焕河村迅速蹿红网络,成为“网红村”。
张爱莲也得到网友认可。截至目前,抖音“爱莲涛涛(古村乐乐)”账号已经积累214.9万粉丝,4073.3万点赞。
上网不是年轻人的专利。焕河村里,70多岁的张金秀、周信翠两位奶奶照样“触网”上班,当起“演员”,每月能领到2000元到4000元不等的工资。
“我们老了,不懂如何拍视频这些新玩意儿,但是我们会做饭。”张金秀笑着说,做了一辈子饭,想不到拍做饭的视频也能挣钱。
张金秀口中平淡的农村生活,最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故乡炊烟的思念。张金秀、周信翠两位奶奶的抖音“黔东农仓”账号已经积累81.4万粉丝,1427.2万点赞。
短短几年,焕河村培育新媒体人才50余名,拥有“爱莲涛涛(古村乐乐)”“黔东农仓”“古村圆圆”“古村满满”等多个新媒体账号,全网粉丝数达1000余万人。
发展赛道的转换,为焕河村带来新动能。据统计,近6年时间,焕河村已累计吸引游客打卡30万人次,带动当地群众开农家乐、特产营销店等增收800余万元。
密码二:利益联结持续壮大集体经济
到焕河村的路十分有趣。
“再转9个弯就到焕河了”。一块路牌引人发笑,而这里的弯,指的是转角近180度的回头弯。趣闻之下,折射出焕河村地理位置的偏远和基础设施的不足。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在焕河村,“手中无米,叫鸡不理”曾经是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真实写照。
“村集体没有钱,有很多实际的问题都解决不了,何谈服务群众、服务民生,村干部说话都没底气,老百姓怎么会服你?”共和镇组织委员许琪说。
问题倒逼改革。为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资源闲置问题,共和镇帮助焕河村两委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引入资金成立德江焕河古村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村里通过股份合作、资产出租方式盘活“沉睡”的资源。
股份合作。村集体将资源入股德江焕河古村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支持企业发展,村集体每年参与分红。
资产出租。村子将闲置的房屋出租给企业或个体经营户,每年收取租金8万元。
如今,焕河村依托直播带货,推动沿江农特产品市场化、规模化,2024年销售额达千万元,打造产业示范点7个、“网红打卡点”12个,成功塑造“乌江脐橙·梵净秋橙”区域特色产业品牌,村集体经济入账23万元。
集体收益增加了,焕河村将钱更多地投入村内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提升,实施村容村貌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开展制作道路交通标识、架设路灯等,有效改善群众人居环境,为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密码三:党委政府因势利导保驾护航
焕河村之所以能“火”且“火”得长久,除了村民、企业的不懈奋斗外,也与当地政府的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密不可分。
“火”起来、富起来的焕河村开始思考往后的路应该怎么走?
共和镇领导班子开出两张“方子”。
第一张是“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凝聚力量促发展。推动共和镇焕河村党支部与村企党支部及沿江脐橙、花椒等产业合作社党组织联合组建“数字经济化党支部”,以“一个支部、一个团队、一个基地、一个工坊、N个新媒体账号”为抓手,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第二张是“优化营商环境”。不干涉企业、群众正常创作,让他们快发展。要求商家用心用情接待游客,不乱收费,确保物价稳定和住宿安全,让游客留得住。
焕河村聚焦党建引领,已录制乡风文明、尊老爱老等短视频11期,推行“院坝协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协会”等基层治理机制,引导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形成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焕河路径”。
“尊重群众创造,把群众所爱、所想摆在首位,把群众心里喜欢的事引导好、服务好、保护好,这也是焕河村蝶变的‘密码’。”共和镇党委书记杨波说,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才会步稳蹄疾。
今天的焕河村,先后荣获贵州“第四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铜仁市新媒体运营人才基地”等殊荣,一跃成为周边村寨竞相学习的示范村。这个大山里的古村落,正以朝气蓬勃的姿态迈步在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新征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