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曦 彭杨
“这是我们园区的招商服务中心,也是对外招商引资的窗口。”12月15日,走在安顺航空配套制造产业园招商服务中心内,安顺经开区航空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潘洋向记者介绍,三线建设时期老物件、老照片、航空模型逐一映入眼帘,让人沉浸在一段段峥嵘岁月里。
种好梧桐树,引得金凤凰。随着安顺航空配套制造产业园一期项目陆续交付使用、二期项目加速推进建设,该园区的招商引资力度也相应提速增质。
“我们紧紧聚焦‘延链、补链、强链、育链’,通过招大引强,为安顺市乃至贵州省补充现代化航空产业体系。”安顺经开区航空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牟时波介绍,目前,安顺航空配套制造产业园已引进上海速威、上海先越、四川铭航兰德等10家优质航空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园区一期项目,行业覆盖高温合金、航空装备热表处理等。在二期建设过程中,园区同步启动招商工作,目前已有9家企业签订意向入驻协议。
引进的企业中,上海速威是其中的代表,它由上海整体搬迁至安顺经开区,并成立贵州速威宇航合金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速威),也是安顺经开区招商引资的重点企业。该公司主要从事高温合金、耐蚀合金、双相不锈钢、高性能超级不锈钢等特种合金材料的研发、试制及生产,产品主要运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和能源领域。
“好环境是吸引企业的基础。”贵州速威负责人吴春春直言,安顺经开区和安顺航空配套制造产业园优质的营商环境、实惠的招商政策是企业决定落户的原因。
为了提高航空产业招商引资的科学性、成功率,安顺经开区与安顺航空配套制造产业园始终锁定主攻区域,紧盯重点目标企业,将“精准”二字贯穿招商引资工作全程。
牟时波表示,目前安顺航空产业在原材料端上稍显薄弱,引进高温合金、热表处理等项目,才能打通“关键材料”“热表处理”的补链环节。
在招商过程中,除外出招商、驻外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省、市级招商活动外,安顺经开区还聘请20名航空产业专家担任招商顾问,共同研究航空产业发展路径。同时,邀请产业基金、航空产业等方面专家参与对招商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提高招商成功率。
“拎包入驻、来之即安”,是安顺航空配套制造产业园为入驻企业提供的精准服务,打造的优质落户体验。
“安顺经开区创新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服务新模式,为我们提供了高效服务,为项目快速推进搭建坚实桥梁。”贵州速威常务副总经理王进学说。企业落地投产在高用电负荷、厂房高度等方面有着特殊需求,常规的标准化厂房难以契合。针对这一情况,安顺经开区为其量体裁衣,专门定制生产厂房,有力推动项目快速落地、成效凸显。
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精准提供服务保障。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先越热表处理项目,也深切感受到安顺经开区的服务温度。
“当得知我们的热表处理项目建设需要高规格防火材料后,他们便派出专人前往浙江进行选材和采购。”上海先越冶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金说,这让他深刻体会到安顺经开区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的坚定决心,也让企业落户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
为聚焦项目落地、培育市场主体、支持科技研发、鼓励产业配套等关键领域,安顺经开区精心研究制定了《安顺经开区支持航空产业加快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试行)》,从厂房租购、资质申报、成果转化、上规入统、融资贷款、技术创新、企业上市、做优品牌、引才引智、助企纾困等10个方面,对企业落户投产进行全方位扶持和奖励。真金白银的投入,只为吸引航空领域的优强企业投资兴业、落地生根。